臨政發〔2023〕2號
臨湘市人民政府
關于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目標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各單位:
為確保《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工作任務順利完成,現將目標工作任務分解下發,請各部門單位對照抓好落實。
一、高度重視,狠抓落實。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各牽頭責任單位必須嚴格實行一把手負總責,成立工作專班,責任到位、任務到人,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相關責任單位要主動作為,密切協作,全力以赴完成《政府工作報告》各項目標工作任務。
二、細化舉措,壓實責任。各牽頭責任單位要對目標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和分解,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落實措施,報送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審核后,交由市政府督查室統一匯總備案,特別是重點項目建設和民生實事辦理等,要早籌劃、早銜接,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工程項目順利實施。同時,要明確一名聯絡員,每月20日前,將目標工作任務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和工作建議報送至市政府督查室。
三、加強統籌,嚴格考核。各牽頭責任單位要統籌協調,各相關責任單位要積極主動,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目標工作任務完成。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工作任務作為年度工作督查的重點和首要任務,建立和健全“每月跟蹤、季度通報、半年小結、年終交賬”的督查工作制度,加強日常跟蹤督辦,定期通報結果,適時啟動專項督查,對工作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向市政府領導匯報,對工作不力、推諉扯皮、弄虛作假的嚴肅予以問責。市政府將繼續把《政府工作報告》目標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2023年度考核重要內容,年終嚴格兌現獎懲。
附件:1.《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解表
2.《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0件重點民生實事責任
分解表
臨湘市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5日
附件1
|
《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解表 |
|||||
|
編號 |
目 標 任 務 |
牽頭 市級領導 |
牽頭 責任單位 |
責任人 |
相關責任單位 |
|
1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 |
吳國良 |
市發改局 |
周 伏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2 |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4%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3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 |
建設重大項目80個以上,完成投資100億元左右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5 |
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有存量資產盤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維護,確保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70%以上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6 |
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主動承接、謀劃、落實好國防動員建設各項工作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7 |
合作開發投資15億元的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一期工程、投資15億元的集中式光伏項目,增加產業收益 |
市自然資源局,各鎮(街道) |
|||
|
8 |
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增長10% |
市財政局 |
何華光 |
市稅務局,各鎮(街道) |
|
|
9 |
堅決壓減本級財政專項預算經費20%以上,堅持“三公”經費只減不增,持續提升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水平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0 |
深入推進“三資”改革,盤活資產100億元以上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1 |
推動127個中央、省預算內前期項目和17個債券項目落地,完成爭資爭項60億元以上 |
吳國良 |
市發改局 市財政局 |
周 伏 何華光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12 |
加強項目資金管控,規范項目前期經費管理,從嚴查處項目超概算行為,把錢花在刀刃上、緊要處 |
市財政局 市審計局 |
何華光 梅 筠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3 |
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稅收收入增長10% |
市稅務局 |
吳 松 |
市財政局,各鎮(街道) |
|
|
14 |
加大顧問指導、兼職服務、“候鳥式”聘任等柔性引才力度,不斷拓寬引才引智渠道 |
市人社局 市人才辦 |
劉 寶 王 猛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5 |
深入推進示范創建,進一步加強初信初訪辦理工作,持續推進重點難點信訪積案集中攻堅、重復信訪治理,依法處置涉訪違法行為 |
市信訪局 |
肖芳明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6 |
完善信息共享、業務協同、閉環管理、一體服務的審管聯動工作機制,探索“大數據聯合體檢”行政檢查制度,堅決杜絕亂檢查、亂罰款等行為,讓“政府用心抓環境、企業用心抓經營”成為常態,全力打造臨湘“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 |
市優化辦 |
鄧 燦 |
臨湘高新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鎮(街道) |
|
|
17 |
認真精細做好社保工作 |
市人社局 |
劉 寶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18 |
未雨綢繆做好備汛防汛,高度警惕因天氣變化導致的地質災害發生,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冬季極寒天氣 |
市應急管理局 |
李強華 |
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氣象局,各鎮(街道) |
|
|
19 |
著力提高市長信箱來信辦結率和回復滿意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 |
吳國良 |
市政府辦 |
李 陽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20 |
完善志愿服務、移風易俗、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常態工作機制,加強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
吳國良 李偉峰 |
市文明辦 市民政局 |
陳礦雄曹新望 |
市發改局、市城管局,市林業局、市自然資源局,各鎮(街道) |
|
21 |
健全輿情風險評估預警、聯合會商等工作機制,增強輿情應對能力 |
吳國良 杜衛東 |
市委網信辦 市公安局 |
段光勝 李岳星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22 |
進一步壓實“四方責任”,構建“市-鎮-村-組-居民”五級網絡化管理體系,完善“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機制,繼續深化交通問題頑瘴痼疾集中整治,全面提升安全生產本質水平 |
交通問題 頑瘴痼疾集中整治領導小組 辦公室 |
胡貽濤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23 |
認真做好醫保工作,加強醫保資金征繳和監管 |
吳國良 黎建平 |
市稅務局 市醫保局 |
吳 松 柳 勇 |
各鎮(街道) |
|
24 |
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提高基層衛生院醫護人員財政保障標準,逐步改善基層衛生院基礎設施條件 |
市財政局 市衛健局 |
何華光 何衛華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25 |
加快推進園區新一輪調區擴區,進一步明確園區產業定位,超前謀劃、適時推進乙烯一體化下游產業承接地、岳陽生物醫藥產業承接地建設,拉開園區發展的大框架 |
藺 佳 |
臨湘高新區 |
劉星魁 |
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自然資源局、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市住建局,江南鎮 |
|
26 |
以最嚴的標準實施園區安全、環保設施提質改造,扎實推進園區特勤消防站等配套設施建設,確保順利通過應急管理部化工園區安全整治提升復核驗收 |
市發改局、市應急管理局、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市消防救援大隊,江南鎮 |
|||
|
27 |
完成“騰籠換鳥”5家,園區畝均稅收超過10萬元,力爭進入全省“五好”園區考核前40位 |
藺 佳 |
臨湘高新區 |
劉星魁 |
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貿促會、羊樓司竹木家居產業發展中心、市浮標產業發展中心,江南鎮 |
|
28 |
加快建設綠色化工產業園,竣工投產產業項目15個,開工建設投資10億元以上的奇嶺新材料、利爾化學等簽約項目,打造百億級化工園區 |
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市住建局、市貿促會,江南鎮 |
|||
|
29 |
抓好中非工貿產業園運營建設,申報湖南省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 |
市科工局、市林業局,江南鎮 |
|||
|
30 |
推進湘北大數據產業園建設 |
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公安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江南鎮 |
|||
|
31 |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 |
市科工局 |
李志云 |
臨湘高新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各鎮(街道) |
|
|
32 |
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推動100家以上企業深度“上云”、10家以上企業“上平臺” |
臨湘高新區、市發改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 |
|||
|
33 |
聚焦三類500強、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及外資等四類主體,推進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節會招商,積極對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力爭引進外資500萬美元,全年完成招商引資400億元、簽約項目不少于60個,開工項目不少于30個、竣工投產項目不少于30個,引進“三類500強”企業2家 |
市貿促會 |
彭 艷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34 |
實施竹木家居產業園“內優外擴”行動,做大竹木產業集群 |
羊樓司竹木 家居產業 發展中心 |
鐘三軍 |
市發改局、市科工局、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糧食局、岳陽惠臨公司,羊樓司鎮 |
|
|
35 |
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6家,完成1家企業新三板報輔,新增國家級、省級“小巨人”企業4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2% |
藺 佳 李 偉 |
市科工局 市政府金融辦 |
李志云 胡子貴 |
臨湘高新區、市農業農村局,各鎮(街道) |
|
36 |
新增市場主體3500家以上 |
楊 善 |
市市場監督 管理局 |
方 虹 |
各鎮(街道) |
|
37 |
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讓企業創新成果轉化為真金白銀 |
臨湘高新區、市科工局 |
|||
|
38 |
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推進食品生產企業聯點工作,落實食品安全四級包保制度,建立健全智慧監管體系,積極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39 |
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縱深推進“就近辦”改革,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大力落實“帶方案項目審批”“惠企政策免申報免審批”“容缺受理”“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等制度,制定更多“合身”“解渴”“有感”的惠企政策,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
市行政審批 服務局 |
湯勇兵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0 |
啟動“數字政府”改革,加快梳理現有數據資源,加強頂層設計,強力推進數據共享,打造示范應用場景,更好發揮數據在決策、管理、服務中的作用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1 |
推進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6501創建4A級景區、龍窖山創建3A級景區,精準開發“國防體驗游、垂釣競技游、長江文化游、休閑觀光游、瑤鄉竹海游”五大旅游產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唱響江南花海、壁山野櫻嶺、桃林菊博園等鄉村旅游品牌,開展萬里茶道(臨湘段)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申遺,推動景點突出特色、聯動發展,持續提升“臨湘文旅”品牌影響力 |
市文旅廣電局 |
吳 斌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林業局、岳陽惠臨公司、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中心,各鎮(街道) |
|
|
42 |
運營好文創園,開展文化惠民活動,提高基層公共文化設施使用效率 |
楊 善 |
市文旅廣電局 |
吳 斌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43 |
多渠道開展網絡宣傳推介活動,講好臨湘故事、傳播臨湘聲音、展現臨湘形象 |
市融媒體中心 |
廖德奇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4 |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
李偉峰 |
市農業農村局 |
李 瑜 |
市統計局,各鎮(街道) |
|
45 |
做優做強茶葉、油茶、生豬、蔬菜、豆制品、稻蝦、水產、豆豉、竹筍、釀酒等“一鎮一品”產業,培育一批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企業創建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新增家庭農場50家、農民合作社30家,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5個,積極創建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市水利局、市商務糧食局,各鎮(街道) |
|||
|
46 |
抓好福壽螺、加拿大一枝黃花等外來物種治理,堅決打好外來物種侵害“阻擊戰”,持續推進禁養區退養工作,繼續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保障臨湘生物生態安全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7 |
全面開展“萬企興萬村”“迎鄉賢建家鄉”活動,吸引各類社會力量、各方英才返鄉投資興業,助力鄉村振興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8 |
實施長江流域洞庭湖區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項目,啟動黃蓋湖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完成造林1萬畝、義務植樹150萬株 |
市林業局 |
何碧輝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49 |
推進水利冬春修建設,實施龍源水庫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新洲腦電排拆除重建等重大水利工程,創建省級美麗河湖1個,讓美麗河湖成為臨湘閃亮名片 |
市水利局 |
姚 維 |
市發改局,相關鎮(街道) |
|
|
50 |
力爭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提高12%以上,實現薄弱村動態清零 |
李偉峰 |
市鄉村振興局 市農業農村局 |
彭慶楚 李 瑜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51 |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支持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2個,創建美麗宜居村莊10個 |
各鎮(街道) |
|||
|
52 |
建設森林步道34公里 |
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保護中心 |
李煒云 |
市發改局、市教體局 |
|
|
53 |
強化野外火源管控、巡查巡護、秸稈禁燒等工作,建設邊界鄉鎮防火林帶,落實森林火災應急預案,守好臨湘“綠色防線” |
市林業局 |
何碧輝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54 |
統籌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田長制,構建全覆蓋、一體化監管體系 |
李偉峰 李開龍 |
市水利局 市林業局 市自然資源局 |
姚 維 何碧輝 戴季田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55 |
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嚴格執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完成耕地拋荒治理1098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5.21萬畝,守牢54.23萬畝耕地底線,完成糧食播種面積84.5萬畝、總產量35.2萬噸以上 |
市農業農村局 市自然資源局 |
李 瑜 戴季田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56 |
加強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嚴厲打擊強買強賣、強裝強卸、強攬工程、強行阻工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項目建設“零干擾”推進 |
杜衛東 |
市公安局 |
李岳星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57 |
做強“社區警務”,做優“園區警務”,做實“學區警務”,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加快公安偵查破案信息化科技化建設,進一步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嚴格落實禁毒“六個一律”,做好反詐暨滯留境外人員勸返工作,始終保持對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打高壓態勢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58 |
認真精細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全面創建省級雙擁模范城 |
杜衛東 |
市退役軍人 事務局 |
詹 榮 |
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各鎮(街道) |
|
59 |
實行排放超標車輛限行 |
市公安局交警 大隊 |
黃明良 |
市交通運輸局、市城管局、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
60 |
編制基礎設施中長期專項規劃和鄉村建設規劃,加強臨岳、城鄉及各領域基礎設施的融合、協調和配套,建立基礎設施項目統籌調度機制,把基礎設施項目納入統一管理,確保資金調度有序、項目實施有序、資源共享有序 |
李開龍 |
市自然資源局 |
戴季田 |
市發改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水利局,各鎮(街道) |
|
61 |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年內完成新增耕地開發1萬畝、土地出讓17宗、礦權出讓4個,依法有序推進砂石開采利用,組織收入10億元以上,強力推進打非治違,修復歷史遺留礦山圖斑35個 |
市財政局、市發改局、岳陽惠臨公司,各鎮(街道) |
|||
|
62 |
引導傳統建材企業技改推新、股改上市,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 |
市住建局 |
張 韌 |
市科工局、市政府金融辦,各鎮(街道) |
|
|
63 |
推進問題樓盤整治“清零行動”和“保交樓行動”,維護購房群眾權益,激活土地交易市場,確保房地產長期穩定發展 |
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局,各鎮(街道) |
|||
|
64 |
完成自建房排查整治任務,完成長安河排污口整治,運營、管理好城區已建成雨污分流管網,向上爭資、整合資金推進支管網建設,強化污水治理,確保達標排放 |
市發改局、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
65 |
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引導社區配建食堂、托育等服務設施,為群眾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 |
市住建局 |
張 韌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教體局、市城管局,各鎮(街道) |
|
|
66 |
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治臟、治亂、治堵、治違,加強渣土散落治理,提高長安河沿線、白云湖廣場等重點地段管理水平,完善麥坡西路配套設施,繼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村級垃圾運轉車輛更新換代,推動垃圾填埋場改造為工業固廢填埋場,加快建設建筑垃圾消納項目,讓城市更加美麗、整潔、規范、安全 |
李開龍 |
市城管局 |
鄭新宇 |
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岳陽惠臨公司,各鎮(街道) |
|
67 |
培育汽貿、快遞等專業化市場,支持門店商戶和地攤經濟健康發展,增添城市“煙火氣” |
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
68 |
繼續改善義務教育學;巨k學條件,鼓勵鎮街成立教育基金分會,加強資金使用監管 |
黎建平 |
市教體局 |
李宗才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審計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各鎮(街道) |
|
69 |
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2.0和學校安防設施建設 |
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應急管理局,各鎮(街道) |
|||
|
70 |
推動與名校聯建,共享名校教材體系、教育資源,健全教師業務輪訓、業務考試等機制,多渠道培育、引進優秀師資力量,堅決推進教育、教學管理改革,著力完善考核評估機制,以刀刃向內的勇氣管好教育管理者和教師隊伍,大力培育一批名優校長,堅持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榮譽表彰向班主任和一線教師傾斜,把最好的待遇、最高的收入分配給一線教師,對教學成績長期落后、師德師風不正的校長和教師實施動態調整、末位淘汰,從嚴整治“社會事務進校園”現象 |
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各鎮(街道) |
|||
|
71 |
舉辦臨湘市第十屆大眾體育運動會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72 |
加快推進“健康臨湘”行動,充分整合醫療資源,向上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向下建設緊密型醫共體,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
市衛健局 |
何衛華 |
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
|
|
73 |
加快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試點縣(市)創建步伐,推進中醫藥事業、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湘鄂邊界一流中醫醫院 |
黎建平 |
市衛健局 |
何衛華 |
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科工局,各鎮(街道) |
|
74 |
堅決落實上級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壓實各部門單位、鎮(街道)、村(社區)責任,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保障好特殊群體就醫需求和基本生活需求,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75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 |
姚鐵軍 |
市商務糧食局 |
胡子貴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76 |
加強排污口全過程監管,保持8個國控省控斷面穩定達標 |
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 |
李勇良 |
市發改局、市城管局、市科工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局,各鎮(街道) |
|
|
77 |
強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利劍行動”“三大保衛戰”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78 |
推進全域道路運輸揚塵治理,推動城區空氣質量指標排名進位 |
市交通運輸局 |
萬云霞 |
市城管局、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各鎮(街道) |
|
|
79 |
加強充電樁建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 |
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岳陽惠臨公司、國網臨湘供電公司 |
|||
|
80 |
力爭外貿進出口額突破10億元 |
市商務糧食局 |
胡子貴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
81 |
堅持前港、中區和后城一體化發展思路,深度融入“湘-滬-非”江海聯運物流體系 |
臨湘高新區、市發改局、市貿促會,各鎮(街道) |
|||
|
82 |
加快城東糧油收儲公司定湖庫點1.5萬噸標準倉儲建設 |
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坦渡鎮 |
|||
|
83 |
扎實推進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數商興農”工程、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打造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好、用好臨湘市電商物流配送中心 |
姚鐵軍 |
市商務糧食局 |
胡子貴 |
市發改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交通運輸局,各鎮(街道) |
|
84 |
提質發展浮標(釣具)產業園,舉辦電商直播節會,建設一批網紅垂釣基地,深挖培植浮標上下游產業鏈,培育產值過億元的企業3家以上,力爭產值突破50億元 |
市浮標產業 發展中心 |
羅 星 |
臨湘高新區、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科工局、云湖街道 |
|
|
85 |
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改造增容35千伏變電站5座 |
國網臨湘 供電公司 |
吳君一 |
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相關鎮(街道) |
|
|
86 |
完成S203線文白至和平段大修、S208線儒溪工業園至鴨欄碼頭段中修工程,實施楠木公路等農村公路建設計劃80.9公里,建設公交首末站9個。加快客貨郵融合發展,創建省級客貨郵示范縣(市) |
市交通運輸局 市公路建設和養護中心 五里牌街道 |
萬云霞 羅喜軍 李 正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城管局、江南鎮、羊樓司鎮 |
|
|
87 |
引進大型國有企業合作開發鴨欄碼頭提質改造項目,建成園區雨水管網、蒸汽管網、緯二十二路、楊橋大道北向延伸段,為園區發展“疏通經絡” |
李 偉 |
岳陽惠臨公司 |
劉 輝 |
臨湘高新區、市交通運輸局、市住建局、江南鎮 |
|
88 |
運營好釣具電商物流園,打造直播中心+倉儲物流一體化平臺 |
市商務糧食局、市貿促會、市浮標產業發展中心,各鎮(街道) |
|||
|
89 |
啟動城市智慧停車一體化系統建設,新建2個社會停車場,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 |
市城管局、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附件2
《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0件重點民生實事責任分解表
|
序號 |
實事名稱 |
牽頭 市級領導 |
牽頭 責任單位 |
責任人 |
相關責任單位 |
|
1 |
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500人、創業培訓400人以上 |
吳國良 |
市人社局 |
劉 寶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2 |
繼續推進市職業中專整體搬遷項目 |
吳國良 黎建平 |
職業中專整體 搬遷項目指揮部 市教體局 |
周生和 李宗才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岳陽惠臨公司、云湖街道 |
|
實施2所中小學;A設施建設 |
黎建平 |
市教體局 |
李宗才 |
市發改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相關鎮(街道) |
|
|
3 |
完成送戲下鄉80場、送圖書下鄉3000冊,建設好圖書分館、文化分館 |
楊 善 |
市文旅廣電局 |
吳 斌 |
市直相關單位,各鎮(街道) |
|
建設壁山老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詹橋鎮 |
曾 偉 |
市直相關單位 |
||
|
4 |
完成農村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9000人 |
市婦聯 |
沈凡力 |
市衛健局,各鎮(街道) |
|
|
5 |
完成改廁1500個以上,新建農村公廁8座 |
李偉峰 |
市鄉村振興局 |
彭慶楚 |
各鎮(街道) |
|
6 |
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對象保障標準,完成332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 |
市民政局 |
曹新望 |
市財政局,各鎮(街道) |
|
|
7 |
實施2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 |
市水利局 |
姚 維 |
市發改局,相關鎮(街道) |
|
|
8 |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6個,啟動老舊燃氣管網改造,繼續推進棚戶區、公租房改造 |
李開龍 |
市住建局 |
張 韌 |
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自然資源局、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9 |
改建城市道路2條 |
市城管局 |
鄭新宇 |
市財政局、長安街道、五里牌街道、云湖街道 |
|
|
10 |
啟動市中醫醫院整體搬遷工程,完成賀畈衛生院重建,提質改造傳染病集中隔離救治醫院1家 |
黎建平 |
市衛健局 |
何衛華 |
市發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相關鎮(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