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總體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岳陽市委市政府和臨湘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實“1376”總體思路,以“五好”園區創建為抓手,加快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貢獻園區擔當。
一、工作目標: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總體目標任務要求,2025年,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90億元,同比增長14.5%;規模工業總產值220億元,同比增長13.6%;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2家,同比增長20%;實繳稅收1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8%。“三新”項目報送在岳陽市綜合排名進入前3;在岳陽市園區高質量發展績效考核中排名進前3;在全省“五好”園區考核排名進位。
二、工作重點
1.著力“招大引強”,持續增強發展后勁。緊扣“招商引資300億,簽約億元項目不少于60個、開工項目不少于30個、竣工投產不少于30個”全市總目標,聚焦“一主一特”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新區力爭引進百億級項目1個,化工、釣具(浮標)產業分別引進項目15個以上,其它產業分別引進項目2個以上。突出做好三項工作。一是突出產業鏈招商。錨定乙烯煉化一體化項目下游產業承接地定位,細化臨湘現代化工產業發展規劃,構建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條,標注鏈上每個節點頭部企業,按圖索驥,成立專班,上門精準招商,推動浙江大如、吉象化工、貝華新能源、楓丹新能源等一批項目簽約入園。探索發展新能源產業,優化用能結構,大力推動“生物質+綠電制氫+氨+醇”項目落地,搶占綠氫產業發展先機。二是突出以商招商。進一步發揮比德、福爾程、福氫氫能在行業領域的龍頭引領作用,拓展招商朋友圈;支持越洋藥業以商招商,引進大型制藥企業。三是突出招大引強。聚焦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重點跟進三類500強、國有控股企業、上市公司及外資等四類項目。四是突出濱江標廠和沿江原化工區招商。提高廠房入駐率,力爭入駐率達到50%;積極融入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建設,招引更多倉儲加工和貿易項目入駐,擴大對非貿易成果;盤活沿江化工退出用地,重點對接擬投資120億元的“年產60萬噸紙漿+60萬噸造紙+60萬噸成品加工+快遞物流+電商運營”的全產業鏈項目簽約。
2.著力“大干快上”,推動項目投產達效。一是強化化工項目投產達效。上半年,力爭創歐、臨科、鴻為、福爾程二期、比德二期、科興、璟豐7個項目竣工投產,越洋、雙陽高科、三湘、凱濤等4個試生產項目投產達效;下半年,力爭福氫、新鉅豐、濱晟二期、方鴻、合聚等5個項目竣工投產。年底前全面實現綠色化工產業園一期25個項目滿園竣工投產目標;二是推進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加快推進浙江大如生物連續流中試基地、植護、吉象化工、貝華新能源、鑫宇盛新材料、雙陽高科二期、越洋二期、勤潤二期等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三是提質發展釣具浮標電商產業。推動釣具(浮標)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吉成、交投城鄉基礎物流項目竣工運營,打造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力爭年產值突破100億元。
3.著力“強基筑本”,不斷完善要素保障。一是綠色化工產業園二期加快開發,新增土地儲備1108畝以上,啟動臨江大道(創歐至斑竹大道段)、合園路(一期)、永興路南側延伸段、楊橋大道向南側延伸、長茂路延伸段、揚帆大道6條配套路網建設,啟動“一企一管”四期、雙電源三期、周邊水系改造工程建設。二是加強三灣園區閑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三是安環設施繼續提質建設。啟動污水處理廠提能改造、消防取水碼頭和取水車道、事故應急池(初期雨水收集池)、長江排口上下游水質監測站、企業實時全域大氣排放智能監控系統安裝等安環設施項目,打造高效、安全、綠色園區。四是降低要素成本。繼續探索水、電、蒸汽等要素價格改革,啟動園區源網荷儲項目,盡力降低企業用電價格。五是積極對接省、岳陽市產業基金和創投基金,探索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產業基金,孵化、支持企業創新發展。
4.著力“改革賦能”,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完成園區機制體制改革。《臨湘市開發區機構編制調整方案》獲批后,加快調整和出臺《臨湘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施方案》,實行“小管委會+大公司”模式,把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落實到位;盡快完成對興湘公司的原始資金注入,推動興湘公司實體化運行、市場化運作。二是持續推進賦權改革。完善審批賬號配置,爭取上級部門支持,將賦權劃轉到高新區事項權限的相應審批賬號配到高新區;進一步明確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壓實園區審批與部門監管的職責。
5.著力“創新提質”,服務企業發展升級。推動與湖南化工職業學院、湖南石油化工職業學院搭建產教融合平臺,推動“訂單式”人才培養和就業安置;推動浙江大如精細化工品連續流中試基地項目落地,做大做強維摩、福爾程等中試平臺,引導轉化或孵化中試項目,打造精細化工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力爭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以上。做強專精特新企業,爭創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產品冠軍企業各1家。培育龍頭骨干企業,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匯聚打通產業鏈,提高產業集群能級。
6.著力“創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繼續以“清廉園區”建設為抓手,強力推進“四小行為”整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推動市級領導聯點項目,夯實“六個一”機制,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在園區投資放心、發展安心、辦事順心。
7.著力“創優爭先”,協調推進“五好”創建。根據省“五好”園區創建評價標準,抓好經濟運行調度,強化上下溝通對接,全力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重點發力規模企業入規、企業實繳稅收、外商直接投資等重點經濟指標,確保各項經濟指標任務全面完成,確保園區在省“五好”園區考核穩中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