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124306824462495219
事業單位法人年度報告書
( 2024 年度)
|
單 位 名 稱 |
臨湘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
|
法定代表人 |
|
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制
|
《事業 單位 法人 證書》 登載 事項 |
單位名稱 |
臨湘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
||
|
宗旨和 業務范圍 |
研究教學理論,促進教育發展。負責教學研究(相關社會服務)。 |
|||
|
住 所 |
北正街劇團院內 |
|||
|
法定代表人 |
喬邁 |
|||
|
開辦資金 |
12(萬元) |
|||
|
經費來源 |
財政補助(全額撥款) |
|||
|
舉辦單位 |
臨湘市教育體育局 |
|||
|
資產 損益 情況 |
凈資產合計(所有者權益合計) |
|||
|
年初數(萬元) |
年末數(萬元) |
|||
|
159.55 |
151.95 |
|||
|
網上名稱 |
臨湘市教育科學研究室 |
從業人數 |
17 |
|
|
對《條 例》和 實施細 則有關 變更登 記規定 的執行 情 況 |
我單位今年以來登記事項未發生變化。 |
|||
|
開 展 業 務 活 動 情 況 |
2024年度,我單位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認真貫徹《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及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按照核準登記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現將履職情況公示如下:一是骨干帶全員,促新手變能手。持續開展書記校長評課競賽活動,使書記校長能引領課堂;大力開展把黨員教師培養成優秀教師,把優秀教師培養成黨員教師的“雙培工程”,以及“三個課堂”“五課工程”“青藍工程”等,強化一線示范、突出一線練兵,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適應角色、提升能力。同時,定期選派城區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任職,全面結成20對“校聯體”學校,帶動近500名教師結對互助;啟動以城帶鄉的“教育聯合體”,我市5所學校與岳陽名校達成聯動協議,有力推動了城鄉教育管理、教學改革對接融合、共建共享。二是研修加聯建,促行家變專家。深入開展“對內培、向外學、內部練”行動,每年全市80%的學科教師在“學課標、考課標”“教什么,考什么”教師業務水平考試中得到練兵、在每月兩次的“莼湖大課堂”中得到成長、在“未來教育家沙龍”活動中得到提升、在名師名校聯建行動中實現華麗“蝶變”,3名教師被授牌“湖南省名師網絡工作室”。發揮10名正高級教師、682名副高級教師帶動作用,建立小初高15個學科名師團隊,全方位培養和打造了骨干教師、名優教師、特級教師梯隊,14名教師入選“2024年岳陽市基礎教育數字化專家庫”,基礎教育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三是厚愛又優待,促待遇變禮遇。不斷迭代政策紅利,著力打造勞有所值、情有所得、想有所應的人才發展環境。把培訓當成一種福利,每年組織骨干教師去北京、東莞、深圳、長沙、石門、桃源等地進行“影子教師”培訓。由教研室牽頭,每月評出一名“莼湖”工匠在臨湘電視臺上宣傳推介,每年評出5名臨湘名師、10名教學能手、100名骨干教師在教師節上進行表彰獎勵。參加培訓和表彰獎勵的教師活躍在“莼湖”大課堂上,把“緊扣時代熱點、聯系學科特點、豐富課堂看點、關注教師評點”的莼湖大課堂辦成了臨湘教研一張名片。局黨組在干部任用、晉升晉級、績效獎勵等方面都優先考慮這些教師。真正做到了“育才”又“育心”。不存在開辦企業情況。
|
|||
|
相關資質認可或執業許可證明文件及有效期 |
無 |
|||
|
績 效 和受獎懲及訴訟投訴情 況 |
無 |
|||
|
接受捐贈 資助及使用 情 況 |
無 |
|||
填表人: 李一林 聯系電話:13607400763 報送日期:2025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