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別 |
項目 |
具體目標任務 |
牽頭單位 |
高新區 責任領導 |
高新區 責任部室 |
|
內需擴量提效攻堅實施方案 |
(二)提高投資效益 |
1.加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2025年重大建設項目43個,總投資153.48億元,2025年計劃投資70.99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3個,每周調度項目建設情況,按月通報項目進展,全力保障項目按計劃推進。加快推進2025年省、岳陽市、臨湘市重點建設項目,對符合要求項目滾動納入、動態更新;適時舉行全市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加強對已開工項目的跟蹤協調,推動形成實物工作量。高度重視爭資爭項“后半篇文章”,督促中央資金支持的項目早開工、早建設。 |
發改局 |
李 勇 余 鋼 |
經濟發展部 開發建設部 |
|
2.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主動與國家“兩重”政策對接,精準把握國家發展需求,密切結合“臨湘所能”深入研究和預先謀劃儲備項目,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抓好國家各輪申報窗口期,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圍繞今年新增支持方向,在高標準農田和灌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融合發展、高技術產業等領域,力求爭取一批項目落地實施;在城市地下管網、生態環保等傳統領域持續發力。強化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嚴格項目審核把關,扎實推進項目建設。 |
發改局 |
余 鋼 |
優化服務部 |
||
|
(三)以重大戰略實施激發需求 |
1.積極對接融入重大區域戰略。更加主動對接融入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長三角一體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國家重大戰略,主動承接重大產業梯度轉移,組織編制區域規劃并協調實施,持續做好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 |
發改局 商務糧食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2.搶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機遇。以岳陽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融岳發展,切實提升臨湘把握重大發展機遇的能力。加快“1+2+X”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突出抓好吉成戶外休閑產業園、比德生化年產30000噸精細化學品生產裝置及配套工程、福爾程年產15萬噸新材料系列產品、福氫氫能年產4760 噸新能源新材料、方鴻光伏助劑及微球膨脹劑等產業項目建設,全力以赴做大臨湘經濟體量。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
發改局 |
余 鋼 |
開發建設部 |
||
|
產業育新培強攻堅實施方案 |
(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
1.加快傳統產業提質升級。現代化工:推動臨湘綠色化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將臨湘綠色化工園打造成千億產業集群。全力推進比德二期、福爾程二期、濱晟新材料等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在建項目2025年底竣工投產。鼓勵企業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幫助企業爭取設備更新超長期國債與貸款貼息政策 支持。建好用好科技創新平臺,做大做強福爾程、維摩中試平臺,引進精細化學品連續流中試基地,奮力打造中部地區現代石化科技創新高地。 |
科工局 |
余 鋼 |
優化服務部 開發建設部 |
|
4.前瞻布局開發未來產業。圍繞生物制造、氫能等未來產業,加快與現代化工、先進裝備制造、醫藥健康等產業耦合發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智慧城管功能,利用監控智能抓拍分析作用,做到焚燒行為及時發現及時處置。培育壯大秸稈產業,構建秸稈綜合利用為紐帶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高質量建設秸稈資源臺賬,在現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資源的基礎上,爭取引進1家秸稈“收、儲、運”實體企業,鼓勵種植合作社、農戶參與秸稈綜合利用,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和能力穩步上升。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5.大力實施產業發展“萬千百”工程。重點培育百億產業、十億企業,建設億元項目,推動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完善綠色化工園區配套設施建設,開展園區評價工作,確保臨湘綠色化工園成功通過復核。力爭釣具(浮標)產業過百億,綠色化工產業3-5年過千億,全年新增1家十億元企業。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安全環保部 |
||
|
產業育新培強攻堅實施方案 |
(二)全力推進產業項目招引落地 |
1.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立招商引資重點國家的常態化 聯絡機制,加大對德國、韓國的招商力度,招引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精細化工、釣具(浮標)等 優勢產業優勢企業深耕傳統市場,拓展非洲、東南亞、中東等新 興市場。建好用活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積極招引培育對非 合作龍頭企業,加大產工貿一體化項目建設和海外倉布局。加強 與國外工商社團以及工商經濟界的聯系,深化民間外交,組織本 地名優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會活動,拓展國際合作,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走出去”提供服務,進一步深化經貿交流。力爭完成招商引資300億元、簽約項目60個,開工項目30個、竣 工投產項目30個;新引進“三類500強”項目3個,投資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2億元以上項目9個;實際使用外資300萬美元。 |
貿促會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產業育新培強攻堅實施方案 |
(二)全力推進產業項目招引落地 |
3.強化招商生態構建。鼓勵臨湘高新區設立產業鏈招商引資工作機構,增強產業鏈招商的專門力量,圍繞“一主一特”現代 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動態更新招商引資圖譜、湘商回歸項目冊、 投資服務指南,瞄準產業鏈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上下游招商,推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通過市財政出資引導,向上爭取資金支持,橫向聯動國企協同,設立產業引導基金,以投促引、招投聯動,推動資本招商。探索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推進機制,采取市級領導聯點服務重點招引項目形式,及時梳理反饋項目問題并限期解決,加快項目落地。 |
貿促會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三)著力提升“五好”園區產業集聚度 |
1.培育主特產業。優化園區規劃和產業空間布局,嚴格落實省級園區“一主一特”產業定位,圍繞臨湘“1+2+X”產業體系, 突出做強綠色化工支柱產業,培育壯大釣具(浮標)竹木加工兩 大特色產業,改造提升建筑建材、現代物流、文化旅游、農產品加工4大傳統產業,打造“專而精”的特色園區。強化畝均效益導向,實行差別化要素供給,支持園區“二次創業”,推進園區土地 節約集約利用改革,盤活園區“三類用地”,推動園區市場化、特色化、差異化、集聚化發展。督促銀行機構加強與園區、小微企業對接,建立暢通聯絡機制。 |
發改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2.打造產業集群。聚焦現代化工、釣具(浮標)“一主一特” 產業體系,完善產業集群梯度培育體系,將我市綠色化工培育發展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釣具(浮標)產業培育發展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著力完善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打造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浮標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加強園區服務中心職能建設,優化“綠色通道”“幫辦代辦”等服務機制,推行項目審批、涉企服務全程無償“幫代辦”“上門辦”,打造“臨湘辦事不求人”優化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升級版。支持集群促進組織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加強對產業、企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營造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軟硬環境。 |
科工局 |
李 勇 余 鋼 |
經濟發展部 開發建設部 |
||
|
產業育新培強攻堅實施方案 |
(三)著力提升“五好”園區產業集聚度 |
3.提升承載能力。積極推進綠色化工產業園一期基礎設施配套和二期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天然氣管網、“一企一管”廊架、工業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提能改造、VOC組分自動監測站、惡臭自動監測站、水質自動監測站、消防取水碼頭和取水車道、事故應急池等安全、環保項目建設。探索開展微電網試點,運用“兩峰兩谷”電價機制引導企業儲能,提高園區供電效能。扎實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整合園區現有信息化資源,建立集日常管理、預測預警、應急聯動等功能為一體的應急指揮和綜合信息監管平臺,加快雨水排放監控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大氣自動監測監控體系,不斷提升園區智慧化、綠色化管理水平。 |
發改局 |
李 勇 余 鋼 |
安全環保部 開發建設部 興湘公司 |
|
科技創新賦能攻堅實施方案 |
(三)賦能高水平技術攻關 |
1.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圍繞現代化工(精細化工)主 導產業、文體旅游(釣具、浮標)特色產業及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于一體的產業體系,指導企業申報省、 岳陽市級科技創新“揭榜掛帥”和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攻克1-2 項關鍵核心技術。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2.加強創新平臺建設。 支持企業申報省、岳陽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中試 基地、創新聯合體等創新平臺,創建省級創新平臺3家,做大做 強維摩、福爾程等中試平臺,力爭國家級創新平臺實現突破。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3.推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全覆蓋。以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為目標,積極引導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展研發活動,支持企業內部研發機構發展,并逐漸成長為岳陽市級、省級創新平臺。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四)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
1.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全面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持續開展創新主體增量提質 行動,全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50家。 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各10家。支持 企業參與科技規劃和創新決策。深入實施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 行動。探索設立科技金融專項基金,重點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科 技型中小企業和創新項目,提供低息貸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推動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以“科技貸”“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特 色金融產品為抓手,推動銀行機構主動走訪對接企業,以滿足科 技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科技創新賦能攻堅實施方案 |
(四)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
3.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落實《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深化“雙高對接”。建設用好瀟湘科技 要素大市場臨湘市工作站。完成技術合同登記60億元,科技成 果登記10項。認定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家、科技成果轉化中 試基地1家。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認 定一批“五首”創新產品。引導綠色化工產業企業申報湖南省先進 制造業高地建設重大產業項目5個。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智賦 萬企”行動,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深化知識價值信用貸款,加快推進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改革“擴面、放 量、提速”。搭建科技金融對接平臺,舉辦銀企對接會、座談會等活動,促進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的精準對接,加速科技成果轉 化落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全力打造科技與金融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五)賦能區域協調發展 |
1.促進全市區域創新協調發展。深入推進區域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立足臨湘市產業優勢、創新優勢和資源稟賦,指導企業申報省市聯合科技攻關項目和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項目,謀劃發展本地特色產業。 |
科工局 |
陳敬云 |
綜合管理部 |
|
|
2.積極融入區域創新網絡。加強區域科技合作。引育創新人才,推進“湘智興湘”。深化與省內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探索建立“科創飛地”,引導和支持企業在科創資源集 聚度高的地方設立飛地。深化區域創新聯動,探索“研發在長沙、生產在臨湘”協同機制,在科創資源、人才、成果和信息等方面互融互通、共用共享。 |
科工局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改革開放重點攻堅實施方案 |
(一)實施擴需提質重點改革 |
1.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建立市屬國有企業主責主業動態管理機制,差異化設置國有企業 考核評價指標。構建國有企業新型經營責任制,推動市屬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省、岳陽市、臨湘市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增信制度,完善民營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持續完善政企溝通協商機制。辦好“企業家日”活動,支 持和引導各類企業提高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履行 社會責任,打造高水平企業家隊伍。深化園區產業管理體制機制 改革,全面推進園區經濟管理賦權事項調整優化,進一步精準放 權,繼續支持和推進有條件的園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 革,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穩妥有序規范園區政務大廳設置,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推廣“小管委會+大公司”模式,推進園區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人事和薪酬制度、市場化運營等改革。探索園區管理運行新模式。 |
相關單位 |
陳敬云 |
綜合管理部 |
|
改革開放重點攻堅實施方案 |
(三)實施創新賦能重點改革 |
1.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圍繞現代化工(精細化工)主導產業、文體旅游(釣具、浮標)特色產業及傳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于一體的產業體系,指導企業申報省、岳陽市級科技創新“揭榜掛帥”和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攻克1-2項關鍵核心技術。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制度。建好用好科技創新平臺。深化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知識產權行政保護體系。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2.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人工智能創新工程,著力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水平。健全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機制。鼓勵市屬國有企業參與新質生產力股權投資。開展“1+5+12”綠色制造體系創建工作,臨湘高新區爭創省級綠色園區,海螺、三智等5家企業爭創湖南省綠色工廠,池海、比德等12家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七)實施對非攻堅突破工程 |
1.高質量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深入對接中非“十大伙伴行動”,拓展對非貿易及產能合作新模式。以第四屆中非經貿博覽會為依托,辦好系列活動。加快建立中非經貿“產工貿”一體化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中非工貿產業園建設、“湘滬非”通道建設。探索對非新型易貨貿易“海外倉+離岸賬戶+本幣結算”貿易模式。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2.建立對非經貿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加強對科特迪瓦、塞內加爾等非洲國家合作交流,深化中非海關AEO互認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制定對非經貿合作融資融信產品,探索風險分擔補償 機制政策。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八)實施自貿創新提升工程 |
推動與自貿試驗區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實施方案,精準制定臨湘高新區(協同聯動區)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創新機制和組織保障等內容,推動臨湘高新區與岳陽自貿試驗區對接合作、資源共享、產業融合。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經濟發展部 |
|
|
環境優化提升攻堅實施方案 |
(三)著力優要素強保障 |
3.推動降本增效。推進降低水電氣價格和物流成本改革,優化水、電、氣等資源性產品交易和供應制度,減少交易和供應中間環節。嚴格執行分類銷售電價政策,合理調控居民、農業和工商業電價交叉補貼規模,通過推動用電“轉改直”改造,推廣分布式光伏儲能一體化系統應用,優化企業用電方式等措施,降低企業綜合用電成本。通過優化園區取水水源,探索基本水費與污 水處理費分離模式、推行階梯水價制度等措施,降低企業用水成本。加快推進配氣價格核定工作,探索用氣“自購+代輸”直供模式,支持園區開展“一園一策”階梯氣價,降低企業綜合用氣成本。完善現代物流體系,推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興湘公司 |
|
(四)著力優服務增便利 |
4.提高企業服務質效。落實“兩重”“兩新”以及一攬子增量政策,常態開展“走找想促”活動、“送解優”行動。持續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個體工商戶服務月”等活動。各部門嚴格遵守本單位黨員干部“守底線、防風險,以正確方式履職用權”正負面清單。創新中試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新模式,持續抓好湘商回歸、校友回湘,推動“情暖湘商”品牌化, 開展重點節日大走訪大慰問大招商專項行動。 |
相關單位 |
陳敬云 |
綜合管理部 |
|
|
安全強基固本攻堅實施方案 |
(一)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和應對災害能力 |
2.持續強化隱患動態清零。各鎮(街)、市應安委成員單位要切實學好用好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提升風險隱患排查整改 質量,加強重大隱患信息報送,倒逼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嚴格按 照岳陽市應安委《關于明確部分新業態新領域安全監管職責的通知》(岳市應安〔2025〕2號)要求加強對新業態新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落實“三查一曝光”措施,健全閉環整改和責任 倒查機制,全覆蓋排查、“零放過”整改,做到風險有效管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安全環保部 |
|
3.持續強化“打非治違”。切實強化監管執法,嚴格落實屬地鎮街“打非”主體責任,暢通舉報渠道,加大舉報獎勵力度,依法強化“一案雙罰”“行刑銜接”,嚴格落實通報約談、掛牌督辦、警示曝光、聯合懲戒、停產整頓、責任倒查等措施,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安全環保部 |
||
|
4.持續落實全員安全責任制。堅持“五個融合”,深入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有獎舉報政策落地、企業“一會三卡”等工作,分規模分行業細化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標準,選樹一批安全生產標桿企業,實施有效的正向激勵政策。充分發揮保險參與風險評估管控、事故預防、事故補償功能,推動企業強化安全管理。 |
相關單位 |
李 勇 |
安全環保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