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湖,位于湘鄂兩省交界處,是湖南省第二大內湖。近年來,這片湘北水域遭遇水質之困。地處流域核心區的臨湘市坦渡鎮,如何守護好這一湖清水?他們摒棄“頭痛醫頭”的舊思路,把整個流域視為生命共同體,推動治理從“分而治之”邁向“全域統籌”,展開一場生動的生態實踐。
生活污水是治理的關鍵“點”。坦渡鎮從68公里污水管網入手,精準“把脈”三個集鎮622戶居民的接入情況。已接入的397戶確保收集到位,未接入的225戶則納入集中處理體系。村民李大姐家剛完成廁所改造,她感慨:“現在污水有了‘歸宿’,房前屋后也清爽多了!”
在“面”上,農業和養殖污染分布廣、隱蔽性強。鎮里一邊推進農業面源治理,回收廢舊農膜、秧盤等廢棄物15余噸,推廣生物農藥和有機肥;一邊對14戶畜禽養殖戶分類施策——4戶設施不完善的養殖戶被責令整改,禁養區內的養殖戶則通過耐心勸導實現退出。養殖戶老王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新修了糞污處理池:“雖然投入了點錢,但為了湖水清,值!”
治理不僅要“管末端”,更要“防前端”。一場針對含磷洗滌用品的“源頭治理阻擊戰”在全鎮打響。執法人員走進52家商超、餐飲店,開展多輪排查。同時,通過“村村響”廣播、村民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有超市老板主動下架含磷洗衣粉:“現在大家都曉得,不用含磷的,湖水更干凈。”
末端清理同樣不松懈。800公里河湖溝渠清淤疏浚,2000噸垃圾被清運。河湖長制發揮關鍵作用,各級河湖長常態化巡查,建立“一河一策”檔案。站在疏浚后的河道旁,坦渡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水環境治理必須堅持系統思維。我們將繼續穩扎穩打,推動黃蓋湖水質量持續改善,讓一湖清水惠澤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