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的通知
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文件
臨市監發〔2019〕45號
![]()
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關于印發《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的通知
各市場監管所,機關各股室、各直屬單位:
現將《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19年9月2日
臨湘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措施
為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優化我市營商環境,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結合我局工作職責,制定本措施。
一、精簡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間
辦事窗口一次性告知行政審批流程、申請材料樣本、零收費告知(見附件1、附件2)。落實“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對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實現注冊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證照聯辦(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小餐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3個工作日內辦結;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注冊登記1.5個工作日辦結,證照聯辦(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8.5個工作日辦結。根據《岳陽市食品經營許可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的精神,對從事預包裝食品經營、小餐飲經營的,取消發證前現場核查,申請人對符合法律規定的開辦條件作出承諾;將經營面積50平米以上餐飲服務許可的現場核查項目壓縮至10項(見附件3),符合要求的,發給許可證,經營者對其他項目作出承諾,在承諾期限內補正達標。
二、理順年報工作,落實企業責任
規范企業聯絡員報備程序,落實企業年度報告自主申報制度,監管人員不得代報、亂報。根據年度報告落實情況,及時做好行政指導工作,分步驟、批次清理名存實亡個體工商戶、企業。
三、實行分級監管,規范名錄管理
實行市場主體分類、分級管理制度,將市場主體按風險等級分為重點監管對象、一般監管對象,科學分配監管力量。對涉及民生、安全事項的市場主體實施重點監管,制定重點監管企業名錄,包括:預包裝食品生產企業名錄、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名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名錄、餐飲經營企業名錄等,制定重點監管對象專項檢查計劃,實施按計劃全覆蓋的專項檢查。
四、穩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
對一般監管對象采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模式進行監管。8月底前完成執法人員庫和檢查對象庫建設,按照上級要求開展“雙隨機”檢查。建設好12315投訴舉報平臺,承辦機構接到投訴舉報交辦件1小時內派專人趕赴現場處置,提高接訴處置效率。增強監督檢查的計劃性、針對性、有效性,實現無依據不檢查、無計劃不檢查、無舉報不檢查,防止隨意檢查、重復檢查。
五、搞好信息公示,實施聯合懲戒
切實做好產(食)品抽檢結果、行政處罰信息公開工作,利用 平臺公示。運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部門協同監管平臺<湖南>),及時推送經營異常企業名錄、嚴重違法企業名錄,推動失信企業信息部門間互通互用,推行信用監管,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
六、規范會費管理,建好個協組織
個協組織要積極引導個私成員入會,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嚴格依據自愿原則,按《關于調整個私協會會費收取標準的通知》(岳市個私協字〔2010〕第6號)標準收取會費。堅決杜絕亂收費、搭車收費、強制收費等不良現象發生。同時,要搞好個協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前的指導工作,促進個協組織的良性發展。
七、加強行政指導,提升服務質量
窗口工作人員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微笑服務,熱情接待辦事群眾。開展日常監管要優先運用提醒、指導、教育、約談等非強制性方式,引導市場主體依法、規范經營。
八、試行“首違不罰”,優化執法環境
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除法律規定必須采取強制措施的情形外,不得采取查封、扣押等強制措施;在必須實施強制措施時,應當最大限度的降低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不利影響。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以責令改正作為行政處罰前提條件的,先行責令或督促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逾期不改正的方可依法啟動行政處罰程序。制定公布20項輕微違法“首違不罰”目錄(見附件4),符合目錄內容條件,且該違法行為沒有造成明顯危害后果或社會不良影響,經營者積極主動改正或消除違法狀態的,對其首次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嚴格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避免行政處罰畸重畸輕。同時,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絕不手軟,嚴禁監管人員利用“首違不罰”制度弱化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領域、食品藥品、特種設備安全領域等的執法查處力度。
九、助力企業發展,培育市場主體
加大市場主體培育力度,助力小微企業成長。支持市場主體“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通過動產抵押解決資金緊缺問題;幫助企業引入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制定和執行高質量標準,申報各級政府質量獎;支持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申請認定馳名商標、申報注冊地理標志。
十、規范辦案程序,強化執法監督
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做到行政檢查“五個必須”(見附件5)。堅決杜絕不按法定程序辦案、辦假案、搭車收費、濫用處罰權等損害營商環境的行為。強化社會監督,設置監督舉報電話:3720897,在局機關辦公區、城區各所辦公區設置監督舉報信箱。對影響、損害和破壞營商環境的慵政懶政、卡拿索要等不作為、亂作為行為,一經發現,一律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