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一、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
今年來,我市認真貫徹省、市各項工作部署,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加快建設“精彩北大門、品質新臨湘”,實現了工業經濟的平穩開局。一是經濟運行平穩向好。1-3月,全市129家規模企業(其中今年新增13家)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97.9億元,同比增長7.8%;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工業供電量8805萬度,同比下降13.19%;工業實繳稅金4918萬元,同比增長44.9%,較去年同期提升了67個百分點。二是重點產業逐步回暖。與去年同期相比,建材產業產值增長了6.74%;冶金產業產值增長了7.1%,輕工產業產值增長了5.97%。
我們重點抓好了以下四項工作:
一是抓項目建設促投資。將推進項目項目建設作為強后勁、擴投資、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一是加快在建項目的建設進度。春節后,全市各重點項目陸續啟動建設。其中,金葉眾望搬遷項目完成了廠房建設,10月底有望投入生產。投資1.8億元的合大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預計二季度末可實現并網發電。二是加強重點項目的對接力度。我市將株冶綠色改造升級項目、華電(LNG)、昊華、荊竹山風力發電等工業項目納入重點跟蹤和服務,目前株冶綠色改造升級項目落戶我市已基本確定,預計年內可以開工建設。三是加強招商項目的引進力度。一季度,我市與株洲石峰區政府達成合作協議,將我市作為承接株洲清水塘地區產業轉移的首選地,目前柳化智成、金源化工等企業已來我市進行了實地考察,表達了進一步合作的意向。在項目建設的不斷拉動下,我市共完成工業投資9.6億元,同比增長64.9%。
二是抓園區建設促集聚。堅持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的發展方向,不斷促進園區發展。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一園帶五區”的發展格局,其中湘北楠竹產業園主體工程建設完成了60%,據統計,有來自省內120多家竹木加工企業分別向我市投來了入駐意向。特別是,在濱江產業區開工的特色縣域經濟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創業孵化基地、集中供熱等9大平臺項目建設取得較好進展,建設進度得到省“特色辦”的高度肯定。到3月底止,園區入駐企業達58家,其中規模企業37家。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54.9%。
三是抓結構調整促轉型。以推進產業升級為抓手,不斷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程。依托國家、省、市扶持中小企業的有關政策,引導海螺水泥、兆邦陶瓷等建材重點企業進行節能降耗,支持正興化工、環宇藥業等骨干企業技改擴能,促進轉型發展、綠色發展。1-3月,我市共為企業申報節能、技改、新工化、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科技創新等各類項目27個,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了17.08%。
四是抓幫扶服務促發展。今年,我市進一步加大了對企業的幫扶力度,確定了29個市直部門為責任單位,市級領導聯點,市直相關部門對口幫扶30家重點企業,為企業搭建平臺送服務。一季度,開展了以“就業援助、春風行動”為主題的大型人才招聘會,共為企業“招攬”人才500余人。與建行、郵儲銀行合作組建了中小企業“助保貸”融資平臺,即將啟動放貸程序,為企業破解融資瓶頸。
二、面臨的困難
雖然,我市工業經濟發展開局較好,但穩增長的壓力仍然較大,主要體現在:一是重點企業生產形勢不景氣。受房地產滑坡的影響,我市的重點企業如兆邦陶瓷,庫存高企,產值同比下降了27%;海螺水泥產值同比下降了8.7%。二是調結構的壓力仍然較大。我市目前建材產業稅收占工業實繳稅金的70%,海螺一家企業就占40%,“一業獨大、一企獨重”的現象比較突出,轉型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三、后段工作措施
二季度,我們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做好運行調度。一方面,要深入園區、重點企業進行調研,做好各項經濟指標的監測、預警和分析,確保穩中有增。另一方面,進一步提升統計質量,做到應統盡統。力爭到二季度末,規模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年內新增規模企業11家以上。
二是加快項目建設。建立項目工程任務倒逼、時間倒逼機制,確保金葉眾望、光伏發電項目在二季度末竣工投產,力爭株冶搬遷、昊華等重點項目年內啟動建設。同時,要瞄準全國500強企業,成立項目招商小組,開展上門招商,力爭年內引進1-2個大項目落戶園區。
三是推進產業升級。一方面,引導建材、石化等重點企業進行技改創新和專利申報,提升企業的科技水平。支持企業建立電商平臺,加快互聯網+建設。另一方面,加大特色產業的培育力度。圍繞浮標風情小鎮、楠竹產業園建設,出臺相關扶持政策,促進特色產業規模化、集聚化發展。
四是突出協調服務。依托幫扶、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服務平臺,積極為企業破解土地、資金、人才三大瓶頸,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