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工科局2016年工作總結
2016年是原工信局和原科技局合并的第一年,一年來市工科局緊緊圍繞職能職責,立足“強黨建、當參謀、促發展、保穩定”,強力推進“五三三”工程,新型工業化、科技創新、企業改制等重點工作均取得較好成效。
一、多措并舉,助推工業發展
(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對各類工業經濟指標,堅持每月調度,加強分析和預警,確保穩中有增。一是找準癥結、督指標。1-12月,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415億元,同比增長13.5%;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74億元,同比增長8.3%;完成工業實繳稅金2.6億元,同比增長26%。工業用電量6.6億度,同比增長13.6%;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4.3%。二是摸清情況、抓入規。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工業企業大調研活動,涉及重點企業200多家,建立企業信息庫。通過宣傳入規的有關政策和出臺獎勵措施,今年共新增規模企業21家,預計到年底規模企業總量達到140家。三是科學調控、促改革。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全市“十五小”企業基本關閉,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基本完成。規模工業產值單耗較去年同期下降12.4%。工業實力不斷增強,工業實繳稅金2.06億元,同比增長11.7%,預計全年增長13.5%。工業勞動生產率達26.5萬元/人;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6%。
(二)項目建設推進有力。1-12月,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1.5%,技改投資增長30%,均排岳陽六縣(市)第一名。一是特色縣域經濟建設推進迅速。2015年所申報9個特色縣域經濟項目成功通過省特色辦驗收,完成了2016年項目申報,3000萬元資金均已下撥。二是重點項目建設進展較快。我局負責協調的金葉眾望搬遷項目,土建工程已經完成,正在進行綜合辦公樓裝修、廠區綠化、亮化等工程。年底完成部分生產線的試生產和投產,行政辦公和后勤系統完成搬遷。三是項目爭資成效明顯。一年來,向上爭取特色縣域、科技、新型工業化、技改、節能、知識產權等各類項目49個,到位資金3800萬元,較2015年增長10%。并嚴格按照《市工科局項目申報及經費管理有關規定》將項目資金全部撥付至企業,實行專款專用,助推企業發展。
(三)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平臺建設不斷夯實。協調企業召開人才招聘會1次、開展培訓活動2次。組建了我市首個中小企業“助保貸”融資平臺,與建行、郵儲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出臺了貸款審批細則和流程,目前正在審核有貸款意向的企業資料,年前可以為我市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我市創客空間被省科技廳認定為首批省級優秀雙創空間,成為臨湘實體經濟搖籃。二是幫扶服務成效較好。在項目支持的基礎上,全方位為企業服務,特別是積極為企業對口幫扶,按“掛號銷號”制,一企一策,先后為綠茵科技、一葉舟安排2名班子成員進行精準幫扶,為企業解決各類困難問題18個。三是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化。互聯網普及率達38%,通信基站建設通信信號覆蓋率達96%。四是各類執法規范有秩。墻改、電力、專利執法均依法依規進行。臨湘市地震辦被評為全省縣市區防震減災工作綜合考核優秀單位。
二、凝心聚力,推動科技創新
(一)“雙創”工作有成效。一是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引導如虹制藥、綠茵科技、遠瑞模具3家企業完成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比德生化完成高新技術企業復審。東祥油脂等9家企業納入到高新技術產品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7%,較2015年提升了6.4個百分點。二是推動企業自主創新。積極開展科技進企業、進園區,創新創業等主題活動;通過與中南林科大、湖南城市學院達成產學研政用全面合作關系,促進了遠瑞公司與華中科大、十三村與湖南農大、比德公司與湘潭大學、永巨與省茶葉總公司產學研結合,增強了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為如虹制藥、永巨茶業2家企業申報了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如虹制藥公司入圍中國創新創業企業組總決賽。推薦如虹制藥榮獲岳陽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三是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出臺了《臨湘市科技特派員管理暫行辦法》,規范了對科技特派員的管理,充分發揮技術特長,推廣應用科學技術。全市23名科技特派員全部在國家科技特派員網進行了網絡認定和注冊,注冊人數列岳陽六縣市第一。
(二)知識產權工作有突破。一是督專利。出臺了《加強全市知識產權工作》等一系列激勵文件,局自籌資金支持企業進行專利“報、買、引”,促進了我市專利量明顯提升。今年,共完成專利申請189件,專利授權149件;其中發明專利14件。專利行政執法立案假冒專利案件26件,立案2件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結案率100%。我市授權發明專利達49件,年底萬人有效專利發明量有望突破1件/萬人。二是創品牌。引導企業申報著名商標和品牌,今年共新增品牌產品2件、著名商標3件。特別是,知識產權示范縣市成功通過省知識產權局考核驗收。
三、攻堅克難,統籌企改棚改
(一)梳理國企改制遺留問題。對已終結改制的13家國有預算內工業企業及4家部門國企的遺留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處理,特別是將造紙廠、化農廠等改制企業遺留檔案全部移交至市檔案局,紡紗廠職工上訪問題得到妥善處理,終結重復信訪件3件。
(二)全面啟動二輕企業改制。全面啟動了11家城鎮集體企業(二輕企業)改制,涉及職工1073人。二輕集體企業的土地已全部移交市惠臨公司開發、處置,所有企業改制的資金由市惠臨公司籌集。已完成針織廠、服裝廠2家企業改制,置換職工身份616人。制線廠、科技實驗廠2家企業改制置換職工157人,目前正在進行職工“兩個置換”,預計年內可以終結改制程序。富湘皮件廠等2家企業改制預案已完成,2017年可以啟動改制。服裝工業公司等5家無資產企業職工全部實行了養老金掛賬,按方案不再進行工齡補償。
(三)依法推進棚改項目建設。一是紡紗廠棚改項目進展順利。全年完成投資3120萬元,占計劃任務3000萬元的104%,目前完成了土地平整、圍墻、小區道路基礎及服務樓建設等工程,年前可以完成主體工程基腳建設。二是紡紗廠小區道路建設工程項目扎實推進。至目前止完成了可研、環評、初步設計和立項申報等前期工作,拆遷工作正緊鑼密鼓進行,完成了7個門面的拆遷,年前拆遷可以全部完成。三是啟動了針織廠棚改項目建設。組建了機構,成立了項目建設指揮部。制訂了征拆遷、安置補償實施方案,正在辦理項目可研、環評、國土規劃設計、立項等前期工作。
四、忠誠履職,中心工作全面落實
(一)政令執行更加暢通。積極開展“三提升”主題活動,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重大決定、領導的重要批示和下達的突擊活動,做到雷厲風行貫徹落實。12345公眾熱線轉來的80個求助單的辦結率、滿意率均達100%。
(二)常規工作有條不紊。計生工作實行“一崗雙責”,實現了保一類單位目標。組織人事按照市委要求對編制進行全面清理整頓,編制到崗到人,無超編、違規進人現象,管理更加規范。工、青、婦、老干等群團工作全面推進,其中工會工作配合企業改制落實雙聯資金到位率達100%。文明五創工作有序推進,周末大掃除、文明勸導均按要求到人到崗。
(三)扶貧解困、聯點建設成效較好。為落實市委、市政府精準扶貧的精神,在機關經費運轉困難的情況下,號召企業支持我市貧困村、新農村建設,進行企村共建,實現工業反哺農業。支持古洞村扶貧點13萬元,支持何洞村扶貧點8萬元,我局扶貧工作在省抽查中得到一致好評。全年用于扶貧、幫困、新農村建設資金共計近90萬元。
(四)綜治維穩、民調信訪工作更加扎實。以實際行動解決好聯系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班子成員帶頭下企業、入社區,全年走訪職工、群眾1100戶,民調率達100%。全年接待群眾來信來訪258人次,調處率達100%。扎實的工作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干部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五、廉潔從政,隊伍建設風清氣正
(一)強力推進黨的建設。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局黨委書記、紀委書記親自制作PPT,圖文并茂上黨課。四個專題學習和討論等各項規定動作均按要求落實,做到人人有筆記、個個有心得,每一名黨員寫學習筆記5000字以上,心得體會人平4篇。將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體黨員素質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強力推進班子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人事任免、項目建設、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事項均由黨委集體研究決定。在工作中,班子成員帶頭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八九九”規定,做好表率。
(三)強力推進作風建設。兩局合并后,迅速擬訂了《工科局機關管理工作制度》,班子成員帶頭執行,督促全局干部職工按制度貫徹落實,從源頭上把好關設好卡。考勤登記、去向一律上墻公布,每月通報。今年,全局上下無一例干部職工違法、違紀、違規的事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