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總結
臨湘市供銷聯社
2016年工作總結
2016年度,供銷聯社系統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五三三”工程戰略布局,認真貫徹落實湘發[2016]3號和岳發[2016]11號文件精神,牢固樹立“為黨分憂、為政府出力、為農民服務”的工作理念,以“兩學一做”為引領,以安全穩定為基礎,以深化綜合改革為著力點,真抓實干、攻堅克難,截止11月底我社共完成銷售收入總額3.4億元,利潤總額112萬元,基層社銷售收入9106萬元,商品購進總額3.7億元,商品市場交易額6500萬元,所有者權益3700萬元,實現資產租賃收入265萬元,圓滿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標任務。
一、綜合改革初見成效
臨湘市社2014年8月被省總社納入全省14個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后,按照“改造自我,服務三農”的要求,多管齊下,經過兩年的努力,共改造、重建和恢復基層供銷社11個,建立綜合服務社15個,加盟農資連鎖網點120個,基本上達到了提高自身實力、提升為農服務能力的目的。9月26日通過了省財政廳、省供銷合作總社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驗收評估,獲得了“扎實推進,卓有成效”的整體評價。
(一)逐步完善組織體系
1、籌建綜合服務社示范社。按照“黨建引領、村社共建、三務合一”的指導思想,我社選定在岳陽市社精準扶貧村——五里松峰村組建綜合服務社。由農資公司與松峰村合辦,通過向岳陽市社項目爭資和合作雙方自主投入共投資27.6萬元,綜合服務社建筑面積260平方米、經營面積170平方米,集黨務、村務建設和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農副產品、農村電子商務、科技咨詢、醫療衛生服務等職能于一體,統一使用供銷合作社標識。市社擬利用3年時間,在全市范圍內復制推廣松峰村綜合服務社的組建模式,完成全市村級綜合服務社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不斷改善農村消費和服務環境,逐步打造臨湘市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2、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領辦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引領農民聚力合作、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實現共贏,目前全系統創、領辦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7家。今年市農資公司領辦了臨湘市拓業養殖、明業種植、振業種植3個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900萬元,其中企業出資306萬元,帶動農戶570多戶。7月15日,由市社牽頭,審計局、財政局、農開辦等部門聯合對岳陽九瑞建良棉花專業合作社承建的江南鎮燈塔村650畝棉改擴建花基地進行了檢查,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3、打造農村電商服務平臺。我社按照全國總社和省社要求,加快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參與、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由農資公司與湖南省龍窖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營共建“臨湘市龍窖山惠民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其中農資公司出資102萬元占股34%,龍窖山生態農業公司出資198萬元,于11月21日簽訂了股東戰略合作協議。目前,已在全市5個鄉鎮(辦事處)設立電商店5家,將盡快加入全國總社“供銷e家”電商平臺。
4、擬訂茶葉產業化發展規劃。茶葉產業是供銷社的傳統生產經營業務。臨湘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實施茶葉產業發展戰略目標,供銷社堅決擁護、積極響應,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根據產業發展規劃、本市的產業經營傳統,以及本地的產業發展狀況,完成了《加快推進茶葉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和實施辦法》的起草工作。
(二)著力推進市場建設
麻繭公司原福橋路水果市場改建的金地世紀商業廣場(湘北新市場),通過市社和企業的大力爭取,得到了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6月6日成功簽訂了《市場所有權還建回購協議》,由麻繭公司回購還建后的一、二層市場,建筑面積4830平方米,爭取到了企業的合法權益,防止了資產流失。10月底麻繭公司與錦康公司成功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出資組建了由麻繭公司控股的臨湘市如康貿易有限公司,合作經營管理湘北新市場。麻繭公司市場設計攤位400多個,可安排近千人就業,年利稅在300萬元以上,市場實行整體招商,引進現代服務新型業態,建設成為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和綜合市場,F正在搶抓裝飾裝修進度,進行設施設備安裝調試,初步確定2017年元旦節試營業。
(三)、全力做好為農服務
1、探索土地托管服務模式。金稻穗水稻專業合作社為依托主動探索土地托管新模式,在江南鎮牛湖村十九組與該組李其良等31戶村民簽訂土地托管水田面積3580畝。合作社擁有80馬力以上拖拉機4臺,聯合收獲機7臺,烘干機8臺,自走式旋耕機7臺,同步化肥深施肥機1臺,噴霧機1臺,在土地、旋耕、播種、施肥、治蟲、收割、烘干、運輸、代收9個環節提供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6900畝,達到了每畝增產稻谷85斤,為成員農戶節約支出成本53.5萬元,每畝增加收入117元,深受當地農民朋友歡迎。
2、主動出擊做好農資供應。農資公司與岳陽市“新三湘”公司精誠合作,實行“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4月8日,市社召開了全系統農資供應暨金葉“眾旺”“富達康”和省社主營的“農百惠”復合肥推介會,沉睡15年之后的農資公司再次走到了為農服務的前臺,全系統為農服務的熱情被激發,干部職工利用空閑時間,將農藥化肥送到田間地頭,收到推廣金葉復合肥205噸的好效果。全年在農藥化肥“零增長”的大趨勢下共銷售尿素3510噸、磷肥3320噸、鉀肥1270噸、復合肥8320噸,碳氨2650噸、農地膜167.5噸、各種農藥320噸,完成了銷售總額9130萬元,為穩定農資市場、打擊坑農害農、平抑農資價格、便民利民服務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3、落實防汛物資儲備和調撥任務。農資公司扎實做好全市防汛物資儲備供應工作。5月份儲備防汛物資土箕800擔,曬墊300床,罩錘10只,榔頭50個,8號鐵絲10噸,彩條布100000平方米,編織袋50000條,綿絮200床,油布10床,苧麻1噸,扁擔、鐵鉤1000套?偨痤~達52萬元。7月汛期按市防汛總指揮部的指令,及時積極調運物資,共供應彩條布8萬平方米,編織袋4萬條,以及油布等共折合金額108000元,為奪取防汛工作的全面勝利提供了可靠的物資保障。
(四)持續優化內部管理
一是嚴肅工作紀律。落實《機關工作制度》,加強作風建設,倡導務實風氣,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嚴格公車管理。積極落實公車改革工作,詳細上報公車信息,于10月底封存了單位公車。三是迅速落實“限塑令”。機關與所屬企業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積極參與環境整治行動。四是規范公務接待。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會議數量、規模和來客接待標準,不搞超規格接待。五是促進社有資產保值升值。5家企業全年共簽訂門店、場地租賃合同83份,合同標的金額297.84萬元,合同履行率達100%。六是加強財務管理。重新修訂了財務管理制度,下達了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堅持計劃用款,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實行一支筆審批。加強項目管理、費用管理和成本核算,加強對財務和企業收支情況檢查與審計。配合市審計、財政和稅務部門做好了2016年度資金使用、費用開支和稅收清繳工作。
二、黨建工作凝心聚力
(一)黨風廉政建設嚴抓嚴查
臨湘市社黨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切實落實“一崗雙責”,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把黨風廉政建設納入綜合改革、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之中,為推動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縱深發展提供堅強保障。開展“糾四風治陋習”專項整治活動,機關和企業全體干部職工和簽訂了黨風廉政承諾書、抵制“六大陋習”公開承諾書和兩禁承諾書,重點整治黨員干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照中央、省市“八九九”規定,全面開展自糾自查,黨委進行專項督查,不斷改進干部職工作作風。嚴格按規定選拔任用了1名股室負責人和2名企業負責人。市直5家企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營造風清氣正的經營環境,嚴格管理企業資產,開源節流、堵塞漏洞,全年資產租賃收益增加實現社有資產真正意義上的保值增值。
(二)“兩學一做”學做結合
市社黨委和5個基層黨支部按市委組織部的學習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召開了動員部署會議,辦好了學習教育宣傳欄,編撰了全市供銷系統《2016年基層黨建重點學習內容解讀》,人手一冊;按期組織全體干部職工開展了“四講四有”四個階段的專題學習討論,全面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9月份請市紀委彭艷為全體黨員干部講了一堂黨課,深入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廉潔自律準則》,課后都撰寫了學習心得。
市社把“兩學一做”與防汛抗災結合在一起,從7月4日起成立了抗洪一線臨時黨支部,從機關和企業抽調20多名黨員干部奔赴抗洪前線。全系統共319人次參加防汛搶險,在聶市鎮黃蓋鎮毛灣垸責任堤段堅守28天,防汛隊分三班帶領村民24小時查堤處險,確保每天至少有12名隊員上堤巡查,真正把“兩學一做”踐行在防汛抗洪第一線。防汛工作結束后的8月1日,聶市鎮黃蓋村村支書代表村民們送來了“抗洪救災,心系民情”的錦旗,這是供銷聯社20多年抗洪工作收到的第一面錦旗。
(三)基層黨建規范細致
市社黨委下發《黨支部工作考評辦法》,將黨建工作納入年終目標管理考核。為配強配齊基層班子,在6月30日前對所轄支部按程序完成了支部換屆選舉工作。建立了黨支部數字信息平臺,完善了黨員基本信息,開展了黨員違紀違法情況排查。扎實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各黨委成員到所聯系支部講黨課,各支部書記在所在支部講黨課。貫徹落實臨組發32號文件精神,黨委書記研究并申報了黨建問題清單、整改清單和責任清單,并按進度落實整改要求;認真排查和整改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深入開展“先鋒先行”主題實踐活動,開展了共產黨員示范崗、重點項目示范崗、精準扶貧示范崗、綜合改革示范崗建設;“七一”評選表彰了17名優秀共產黨員、2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和1個先進基層黨支部。
(四)代表選舉公正嚴明:8月20日上午市社召開黨員大會,成功選舉了中共臨湘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共有91名黨員參加了選舉大會,會議首先組織與會者觀看了電視專題片《鏡鑒》,認真吸取衡陽賄選案的教訓,再次學習了中央組織部“九個嚴禁、九個一律”的換屆紀律要求。10月19日市社組織本選區(第114選區)選民分4個會場選舉了臨湘市第17屆人大代表,選舉按程序有序進行,選民正確行使了自己的選舉權。
三、中心工作扎實到位
(一)安全維穩無事故。市社扎實貫徹落實省、市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制定了《2016年安全與穩定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辦法》,簽訂了56份安全責任狀。全系統全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吸販毒人員、無重大交通事故、無重大火災事故,無集體上訪和越級上訪事件。
全系統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推進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三大行動”,今年共組織對市直企業、商場、倉庫、租賃門店進行了12次專項消防安全檢查,下達整改通知3份,新增滅火器35個,恢復消防栓,配備了消防水帶和水槍,隱患已整改到位,共投入整改費用18.98萬元。
重點加強了春節、國慶節、黨代表和人大代表選舉以及“兩會”期間的安全穩控工作,安排機關干部職工輪流值班,確保了系統上下安全穩定。積極參與長安社區夜間巡邏活動,與長安社區一起對南正街富臨賓館至富麗華門店的住戶,進行了民意調查大走訪活動,共收集意見建議30多條,切實做好了綜治維穩工作。
(二)精準扶貧有實效。一是確保我市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聯合市商務糧食局等8個單位印發了《臨湘市電商精準扶貧三年(2016-2018)行動實施方案》(臨商[2016]8號)文件,制訂了指導思想、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強化保障措施,引導和促進電子商務為產業扶貧和貧困戶增收提供了長效機制。
二是選派一名市社黨委成員擔任桃林鎮治水村第一書記。全體黨委成員組成深入梓山片入戶走訪,調查了解9戶貧困家庭狀況及致貧原因,進行慰問,根據不同的家庭狀況,幫助申請資金進行危房改造,支持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以及協助安排外出務工等,努力幫助貧困戶走出困境。市社為貧困戶發展生產共支持財物4.5萬元,同時通過各種渠道為貧困戶籌集捐款共36000元。
(三)文明創建無遺漏。黨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工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在全系統開展了“創建文明機關、創建平安企業、創建平安行業”的平安創建活動,制訂了活動方案,進行了廣泛的宣傳發動。同時按創城辦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嚴格落實周末大掃除制度,每周五市社黨委班子帶隊清掃責任區路面,認真做好文明交通勸導工作;各企業嚴格做好了文明勸導、門前三包、入店經營、規范服務等工作。積極參加登山比賽和義務獻血活動。
(四)服務民生有保障。老干工作:組織老同志參加老年人養生保健知識講座、登山活動和兩次釣魚比賽,組織召開“春節”、“重陽節”老同志座談會。雙聯幫扶:向雙聯單位花鼓戲劇團捐助20000元。積極創建職工維權幫扶站,將困難職工的基本情況輸入國家工會幫扶管理系統,向上級爭取幫扶資金和物資。聯社機關出資1萬多元,企業籌資近2萬元對全系統副股級以上離退休老干部和50多個困難家庭進行慰問,主動為幫扶企業排憂解難。幫助101名“兩不轉”農民合同工解決工齡斷檔和養老金續繳問題,消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計生工作:層層分解計生工作任務,簽訂《責任狀》,常住人口臺帳規范,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率、持證率、查驗證率、計生合同簽訂率均達到100%。排解社員困難:針對領辦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中部分低保對象,被取消低保待遇,及時與民政局協商,為他們恢復了低保待遇,穩定了專業合作社陣容。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反思2016年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干部職工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參與綜合改革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激發,干事創業的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考核的獎懲制度有待進一步嚴明。
五、2017年工作思路
綜合改革仍是2017年的工作重點。按照岳發[2016]11號文件的部署,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需要提請市政府盡快成立供銷社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配套文件。
(二)根據市政府出臺的文件,市供銷社制訂《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明確綜合改革任務。
(三)2017年綜合改革具體工作任務:
1、組織體系建設:一是完善11個基層社的服務功能。二是以五里松峰村綜合服務社為模板,創建4-8個村級綜合服務社。三是創辦、領辦3-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2、綜合平臺建設:完成麻繭市場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建設。
3、為農服務:一是繼續做好農資銷售工作,特別是金葉眾望復合肥的推廣銷售。二是指導有影響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助農增收。三是指導綜合服務社做好為農服務。
(四)完成市委、市政府及岳陽市社下達的其他各項工作任務。
二0一六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