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兩組織一平臺”建設指南
臨湘市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主要任務是構建以“兩組織一平臺”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體系和惠農服務體系。“兩組織”即鎮(街)基層供銷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農合聯),“一平臺”即惠農綜合服務平臺(市級惠農服務公司→鎮級惠農服務公司(中心)→村級惠農服務社)。現制訂以下具體建設指南。
一、成立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
各鎮(街)成立以鎮(街)黨委書記任組長,專職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分管農業副職任副組長,財政、經管、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站所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根據市深化供銷改革領導小組下發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本鎮(街)實際情況,制定深化供銷綜合改革具體實施方案。
二、組建鎮(街)供銷合作社
(一)組建方式。
鎮(街)黨委政府深化供銷改革領導小組牽頭組織,組建鎮(街)供銷合作社,名稱為臨湘市×××鎮(街)供銷合作社,
(二)組建要求
明確基層社班子。由鎮(街)政府分管農業領導或涉農站所長兼任,基層社工作人員2至3名。
成立理事會和監事會。任命理事會、監事會主任各一名,由鎮(街)黨委政府安排人員兼任。
建章立制,規范管理。
(三)工作職能。
1、將供銷合作社納入鎮(街)政府站所統一管理,代表鎮(街)黨委政府做好農村農業工作。
2、貫徹落實黨和政府有關發展農村經濟的方針政策,引導本鎮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
3、加強對鎮農合聯的業務指導、監督和管理;
4、加強涉農惠農政策的宣傳,承接國家惠農措施的落地。
5、完成市供銷聯社和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組建鎮(街)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一)組建方式
鎮(街)黨委政府組織召開全鎮注冊并在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會議,選舉產生本地龍頭企業或有實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牽頭社。要求:牽頭社(企業)規模大、有實力,硬件設施比較齊全,有建設鄉鎮惠農服務公司(中心)的基礎;負責人思路清、熱情高、溝通協調能力強。聯合本地上規模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農資農機經營大戶或其它經濟組織等,成立鎮(街)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以下簡稱鎮農合聯)。
(二)組建要求
1、會員要求:要求登記注冊并在經營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個以上,便于工商注冊。
2、制度建設:統一懸掛帶供銷合作社標識的鎮供銷合作社和鎮農合聯標牌。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等有關制度。
3、人員安排:按照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原則,鎮農合聯理事長由基層社主任擔任,“兩社”理事會、監事會其他負責人在入社成員中推舉產生。
4、屬性定位:鎮農合聯是以農民為主體的合作經濟組織,接受市供銷聯社的指導和鎮(街)政府的監管。
(三)工作職能:
1、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面整合涉農部門資源,研究制定本級“農合聯”發展戰略和規劃,建立全鎮農業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全力開展涉農生產服務。
2、根據本地產業特色,領辦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對成員社的指導、服務、協調和管理。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新型農民技術培訓。
3、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增強農民對抗市場風險能力,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4、組織開展土地托管和流轉服務,推動本地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5、加強對鄉鎮惠農服務公司(中心)的管理,指導村級惠農綜合服務社經營。
四、組建鎮惠農服務公司(中心)
(一)組建方式
由鎮黨委政府指導,鎮農合聯牽頭,以農合聯成員為基礎,聯合鎮內現有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經營服務組織和大戶,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建立,進行工商注冊。注冊資金不少于1000萬元,供銷社持股比例不低于35%,惠農服務公司(中心)經營場地可以利用牽頭農民專業合作社場地籌建。法人代表原則上由控股方擔任,政府補貼資金可按比例以股權形式量化給農民社員,也可以作為股本由市供銷聯社或鎮(街)農合聯持有,真正做到農民出資、農民參與、農民受益。
(二)組建要求
1、要規范化建設。做到“五有五統一”標準: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有服務公約、有商品明碼標價、有商品銷售臺帳、有代辦服務臺帳;統一門店標識、統一商品配送、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組織實施代辦服務、統一價格指導。
2、要注冊名稱一致。惠農服務公司(中心)字號需與農合聯字號一致,因公司注冊時名稱預先核準相對嚴格,須先進行公司名稱預核,再進行農合聯名稱預核,通過后,兩者注冊登記手續可同時辦理。
3、要健全部門設置。公司下設綜合服務窗口、農資服務部(莊稼醫院)、農機服務部、土地托管服務部、電商服務部、生活服務部、烘干倉儲中心、培訓中心、財務部等(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綜合服務窗口:鄉鎮經管、農技、農機、水產、畜牧、農信等部門在鄉鎮惠農服務公司開展相關公益服務。
農資服務部(莊稼醫院):農資聯合采購、銷售及技術指導,集中育秧、智能配肥、統防統治、農作物新品種、病蟲防治技術推廣等。
農機服務部:機耕、機插、機收等農機作業,農機具的銷售、維修、保養等。
土地托管服務部:土地托管業務的聯系洽談,托管模式的推廣,托管合同的簽訂。
電商服務部:各類繳費、快遞包裹收發、網上購物等經營服務;進行農產品收購,對接大型電商平臺,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也可根據需要開展郵政、電信、移動、銀行“惠農卡”、農村保險代理等業務代辦。
生活服務部:日用生活品銷售。
烘干倉儲中心:糧食的烘干、收儲及銷售。
培訓中心:組織開展農技、農機以及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培訓和經驗推廣。
(二)工作職能
1、政府公益性服務。鄉鎮經管、農技、農機、畜牧水產、農保、農信等部門在惠農服務公司服務窗口開展相關公益服務;
自主經營服務。開展測土配方和智能配肥、集中育秧、統防統治、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糧食烘干、貯藏銷售(或冷藏加工)、莊稼醫院等服務,以及負責鎮(街)農合聯承接的土地托管、流轉項目的具體實施。
電商服務。在鎮(街)政府(供銷社)指導下開展各類繳費、快遞包裹收發、網上購物等經營服務;對接大型電商平臺,推動本地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開展郵政、電信、移動、銀行“惠農卡”、農村保險代理等業務代辦。
4、生活服務。日用生活品銷售及服務。
5、為政府提供其他購買性服務。
四、組建村級惠農服務社
(一)組建方式
村級惠農綜合服務社采用兩種建設模式。一是按“黨建引領、社村共建”原則,市供銷合作聯社統一制定建設標準和模板,由村支“兩委”領辦、創辦,結合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設置的“七室一廳”基礎條件,統一規劃建設,建成示范點,由村支(社區)“兩委”管理,實現政務、社務、商務“三務合一”。二是依托電商、農資經營點、專業合作社等市場主體組建,根據實際開展為農服務。
(二) 組建要求
1、統一標牌標識。統一規范使用農村惠農綜合服務社標識,全市惠農綜合服務社統一冠名為“臨湘市×××鎮(街)×××村惠農綜合服務社”,統一使用和掛“中國供銷合作社標識+綜合服務社名稱”牌子,門店及服務項目標識清晰規范。
2、完善設施設備。根據便民超市、農資銷售、電商經營服務站等不同服務內容,因地制宜,完善相應的設施設備,保證室內通風、明亮,環境整潔。
(三) 工作職能
1、為農民提供金融、技術、信息、農業保險、農資、日用品銷售、電商、代收代繳和快遞代辦等綜合服務。
2、對接鎮(街)惠農服務中心業務,推動各項惠農政策落地,切實解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
岳陽市創建湖南省深化供銷合作社
綜合改革示范市臨湘市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