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防鎮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建設工作方案
忠防鎮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建設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關于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實施意見(湘振局聯〔2022〕9號)》文件精神,做好我鎮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試點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村房前屋后閑散土地及空間資源有效利用率,加快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群眾穩定增收,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結合我鎮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在全鎮范圍內篩選出產業基礎扎實、群眾發展意愿強烈、村支兩委積極性高的村為高質量庭院經濟試點村,通過項目政策扶持、經營主體帶動等方式,發動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戶利用自有院落空間及其周圍可利用資源資產,發展特色種養殖、休閑旅游、生產生活服務等經濟實體,確保農戶生產經營性收入持續增加。緊密結合全鎮具有一定規模且具優勢特色的油茶、黃桃、獼猴桃、家禽養殖等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依托忠防鎮地域特點及文旅特色,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探索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路徑、方法,在全鎮范圍內培育形成一批庭院經濟重點村和示范戶,探索形成可操作、可考核、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發展重點
按照“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做足“季節差、名特優、綠色有機”文章,篩選一批適合庭院種養的優良品種,推行發展標準化、智能化、設施化的立體庭院種養模式。發展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鼓勵開展“村集體+農戶”、“村集體+公司+農戶”、“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方式,引導村集體、農戶主動與龍頭企業合作,根據企業需要,簽訂“訂單”種植,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購銷、分戶種養,保障農民庭院種養收益。發展“互聯網+”農戶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將庭院經濟與電子商務發展有機結合,擴大特色庭院經濟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銷售,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經過摸底調查,計劃將馬家洞村、響山村重點打造成高質量庭院經濟示范村,堅持示范先行、以點連線、以點帶面,逐步實現“小庭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推動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發展特色種養業。按照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要求,對庭院經濟發展提檔升級。馬家洞村交通方便,“土特產”資源豐富,山地面積廣闊,油茶種植1000畝、山藥種植40畝,黑山羊100頭,牛50頭,蜂蜜200箱,散養土雞2000只,有村級合作社及“系苗尖”系列品牌,庭院經濟基礎好。后續積極推廣油茶、山藥材等附加值高、效益好、銷路暢的特色作物種植;適度發展適合庭院養殖的黑山羊、黃牛、土雞等家禽類等庭院小群體特色養殖,合理規劃庭院生活區與養殖區,實現人畜分離、干凈整潔;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電商”新模式,村集體提供果苗加化肥,農戶提供土地人力,合作社統一采購銷售的模式,以點帶面,鑄造優質品牌,借助電商助農,開展直播帶貨,逐步實現“小庭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推動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預計馬家洞村油茶種植面積可達1500畝,山野種植可達100畝,黑山羊養殖達160頭,直接帶動本村及周邊農戶約300戶,人均年增收2000元。
(二)發展特色庭院休閑旅游。依托我鎮山俊林茂,峒深水秀等得天獨厚、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資源,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依托6501紅色旅游景區,響山生態園和大石坳網紅打卡點,重點將響山村打造成庭院特色休閑旅游村,推進庭院經濟與休閑農業、民宿旅游等融合發展,拓展庭院的多種功能。利用自有庭院的發展優勢,建設特色民宿、家庭旅館、休閑農莊、農家樂、小型采摘園和垂釣園等,促進農業、文旅一體化發展,打造精品田園美麗庭院和網紅村落,把農村庭院變成游客休閑消費的后花園,將響山村生態優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發展特色庭院休閑旅游,能帶動響山村新增民宿10戶,釣場3個,農家樂5戶,采摘園2個,能充分帶動當地100多人就業,形成農戶長效增收渠道。
(三)發展特色手工。立足鄉村特色資源,傳承創新鄉村傳統工藝,發展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藝品,開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鄉土特征的民俗產品,培育特色鮮明、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工坊,開發一批鄉村特色文創產品。利用各類閑置庭院設立幫扶車間,帶動群眾增加收入。
(四)發展生產生活服務。建立電商直播示范點,加快培育農村電商特色品牌,為農業產業發展解除銷路的后顧之憂,持續拓寬農戶增收渠道。指導農戶利用自有庭院設立電商銷售點、快遞代辦點、小超市、小餐飲、理發店、修理店等生活性服務業,為村民提供便利服務,增加農戶經營收入。
三、組織實施方式
(一)村級統籌推進。在鎮黨委政府的指導下,試點村先行,發展有前景、有價值的庭院經濟項目,以村為單位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建設內容參與農戶名單、建設步驟和時間等,由村支兩委牽頭,發動農戶參與,按實施方案組織項目實施。
(二)經營主體聯動。根據實際發展需求,選擇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實行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收購銷售,由經營主體牽頭以村為單元,組織項目實施,帶動農戶通過分戶經營發展庭院經濟產業
(三)農戶自主發展。明確到戶建設內容、建設標準、獎補標準等,發動農戶按要求自主建設發展。對自主建設發展的農戶按一定標準給予資金獎補。對村內無勞動能力或長期在外農戶的閑置庭院資源,動員其規范、有償流轉庭院發展庭院經濟。
四、項目組織保障
(一)強化工作落實。各村要因地制宜,明確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路徑和重點,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包村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注重培育示范村(戶),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發揮典型示范帶動。
(二)突出聯農帶農。立足地方實際,將庭院經濟與地方主導產業相融合,發揮產業能人、經營大戶等示范帶動作用,探索發展“企業+合作社 +農戶”利益聯結帶動模式,引導支持經營主體采取承包租賃、訂單收購、就業務工、入股分紅、收益分紅等方式,與庭院經濟經營戶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帶動農戶特別是脫貧戶、監測對象,以及低保戶、低保邊緣戶等低收入群體增產增收
(三)注重指導服務。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訓、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培訓和農業技術培訓等載體,積極開展庭院經濟實用技術培訓,通過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現場指導、人才引進等多種形式,為發展庭院經濟提供技能人才
(四)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政策,強化先進典型的挖掘培育,及時總結好經驗、好做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調動農村地區廣大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村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良好氛圍。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