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切實做好2023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
坦政發〔2023〕5號
關于切實做好2023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
各村(社區)、鎮直相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市關于保障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切實抓好2023年糧食生產工作,確保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75萬畝(其中早稻4.85萬畝,大豆0.12萬畝),產量4.92萬噸以上的年度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經鎮黨委、政府同意,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為全面完成2023年全鎮糧食生產目標任務,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成立“坦渡鎮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名單如下:
第一組長:向前初 黨委書記
組 長:李 露 黨委副書記、鎮長
常務副組長:袁燦奇 副鎮長
副 組 長:趙府臣 黨委副書記
權志奎 人大主席
黎 勇 紀委書記
鄧 達 黨委委員、副鎮長
潘 煒 黨委委員
夏 鉬 武裝部長
余 琦 副鎮長
成 員:余 軍 財政所所長
周 勇 農技站站長
陳 勇 自然資源所所長
周樂平 經管站站長
羅華林 農機站站長
余樹林 水管站站長
方志宇 紀委副書記
甘意修 鄉村振興辦主任
各村(社區)黨總支部書記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農技站,由周勇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各村(社區)支部書記為各轄區糧食生產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
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糧食安全責任制有關規定,堅決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依法依規接受監督。建立鎮、村(社區)、組三級糧食生產責任體系,及時向鎮人民政府報告早晚稻生產和秋冬種生產任務落實情況。開展集中辦點示范,鎮級領導按照聯系村(社區)分工,抓好以雙季稻為主的示范片建設,要將糧食生產任務分解到村(社區)、到組、到農戶,層層壓實糧食生產主體責任,對發現面積落實不到位的,實行督導交辦,限期整改落實。
二、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鼓勵各村(社區)積極推進耕地集中流轉,大力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穩定雙季稻生產,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已劃定的水稻生產功能區、已建高標準農田要優先種植雙季稻。已建成的稻蝦綜合種養區必須確保種植一季水稻。深入挖掘旱雜糧擴面增產潛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充分利用旱土、高岸田、天水田、滲漏田和嚴格管控區等耕地擴種旱雜糧,因地制宜,宜糧則糧,應種盡種。開展鎘低吸收水稻品種試驗和示范推廣,篩選和推廣一批適合我鎮的鎘低吸收水稻品種。
三、開展單產提升行動。把提升單產作為糧食生產的重點。深入開展技術指導。在早稻集中育秧、早稻栽插、“雙搶”、晚稻安全齊穗等關鍵農時季節,以及防汛抗旱等重點時期,組織農技人員對農民開展實地指導、面對面傳授、網上宣講等技術指導服務,指導農民因地、因墑、因苗、因時加強田間培管,做好病蟲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推廣優良品種。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種,重點推廣產量高、米質優、綜合性狀好的水稻品種,特別是抓好鎘低吸收水稻品種示范推廣,推廣應用適用技術。水稻推廣應用集中育秧、機械化育插秧、配方施肥、綠色防控、合理密植等技術。實施“多播一斤種,增產一擔谷”計劃,確保豐產所需基本苗。擴大機收減損技術推廣運用,支持農民購置性能先進適用型機械,促進收獲機械提檔升級,優化減損機械性能。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加強生物防治和綠色防控,有效降低病蟲害損失,實現蟲口奪糧。
四、突出抓好集中育秧。大力推廣早晚稻集中育秧,嚴格控制雙季稻直播,防范晚稻遭遇寒露風帶來的生產風險。支持定湖、聯合、坦渡、韓橋、新湖、長嶺等村(社區)建立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生產先進、相對穩定的集中育秧基地,努力提升糧食生產現代化水平。田塊相對分散、新型主體發展滯后的地方要著力推廣以村組育秧能手為主的集中育秧,通過集中育秧解決因勞力、技術、設備等缺乏不能育秧、不會育秧的問題,帶動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積3.65萬畝以上,鞏固和穩定糧食生產。繼續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對集中育秧設施建設的補貼力度,對早稻集中育秧所需種子、農膜、秧盤等物資給予適當補貼,鼓勵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積極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中育秧中心。
五、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開展耕地“非糧化”專項整治行動,全面排查轄區內耕地“非糧化”情況,分類處置“非糧化”存量問題,堅決制止耕地“非糧化”增量。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開展“兩區”劃定回頭看。把耕地拋荒治理作為糧食生產督導重要內容,加強調查監測和系統治理,對出現違法占用耕地、新增耕地拋荒或連片拋荒5畝以上的,視情況按照上級文件對相關責任人啟動督導、約談和問責程序,并取消當年度糧食安全考核評先評優資格。對零星拋荒田塊,具備耕作條件的由村組集體組織代耕代種,對通過土地流轉取得經營權的拋荒耕地,由村組集體按相關規定終止流轉合同,收回流轉耕地并負責復耕。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對拋荒一年以上的耕地,按規定取消補貼資格。要編制耕地保護專項規劃,對全鎮耕地、永久基本農田、耕地后備資源進行合理布局。
六、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聚焦水稻等主要農作物和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支持新型規模經營主體就近開展社會化服務,提供“統一機耕、統一供苗、統一肥水、統一防治、統一機收、統一訂單”等社會化服務,提高種糧規模效益。擴大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重點支持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提質升級。支持糧食烘干、加工、倉儲等設施建設,對有條件、有需求的糧食加工企業優先安排設施用地指標。
七、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開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試點和農機作業補短板行動,探索與作業量掛鉤和優機優補補貼辦法,支持對購買高速插秧機、有序拋秧機等重點機具,開展水稻機插機拋作業給予縣級財政累加補貼,力爭全鎮水稻機插機拋率提升5%以上。加強智慧智能農機產業鏈和農機設施基礎建設,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開展省級示范社和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創建。扎實開展拖拉機安全頑瘴痼疾專項整治和“平安農機”示范創建,壓實鄉鎮農機安全主體責任,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基礎。
八、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小田改大田”投融資創新模式,構建財政投入、主體自籌和金融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實施“小田改大田”面積1000畝以上。統籌市級農業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具備申報條件的市場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九、抓好農資農機服務保障。全力做好農資農機服務保障,調度種子、化肥、農藥需求,組織相關部門開展農資儲備和調劑調運,保證農資質量,努力穩定農資價格。組織開展農機檢修服務,認真組織機手培訓,提升農機服務水平。開展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維護農民利益。
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實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強化土地、金融、產業等政策支持力度,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獎補資金用于支持集中育秧、機拋機插、社會化服務等糧食生產環節和打造“雙季稻”示范片。對從事糧食生產規;洜I的家庭農場、合作社,優先評為市級先進家庭農場、市級示范社,優先推薦參評省級先進種糧家庭農場、省級示范社。鼓勵銀信機構,加大對糧食生產領域的信貸投入,切實滿足糧食生產的融資需求。發揮政策性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支持作用,種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銀信部門獲得生產經營貸款的,優先安排享受省財政貸款貼息。進一步擴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范圍。抓好《湖南省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實施方案》的落實,加大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用于糧食生產的力度。
十一、強化考核獎懲。開展糧食生產先進評選,獲得市級先進種糧大戶的由市級獎勵2萬元/戶。鎮級評選2個標兵村(社區)、3個先進村(社區)和10個種糧大戶(雙季稻種植100畝以上),分別獎勵1萬元、0.5萬元、0.2萬元。將糧食生產納入年終績效考評內容,重點考核田長制工作、水稻集中育秧、糧食監測點、早稻面積落實、優質稻面積、拋荒治理、大豆種植、綠肥種植、惠農政策落實等。在糧食生產關鍵農時季節,組織開展糧食生產督導檢查,對糧食生產工作措施不力、推進滯后的村(社區)下達督辦函、約談和啟動問責。將糧食生產工作情況報送組織部門,作為評價和獎懲使用干部的參考依據。
附件:1.坦渡鎮2023年糧食生產包片聯村干部名單
2023年3月13日
附件1
坦渡鎮2023年糧食生產包片聯村干部名單
|
序號 |
村(社區) |
包村(社區)干部 |
職 務 |
|
|
1 |
韓橋村 |
權志奎 |
人大主席 |
|
|
2 |
紅旗村 |
向前初 |
黨委書記 |
|
|
3 |
大和村 |
潘 煒 |
黨委委員 |
|
|
4 |
新湖村 |
袁燦奇 |
副鎮長 |
|
|
5 |
定湖村 |
鄧 達 |
黨委委員、副鎮長 |
|
|
6 |
坦渡村 |
趙府臣 |
黨委副書記 |
|
|
7 |
聯合村 |
黎 勇 |
紀委書記 |
|
|
8 |
萬峰村 |
李 露 |
黨委副書記、鎮長 |
|
|
9 |
燈明村 |
黃文騰 |
四級主任科員 |
|
|
10 |
農勝村 |
夏 鉬 |
武裝部長 |
|
|
11 |
曉陽村 |
余 軍 |
財政所所長 |
|
|
12 |
長嶺社區 |
余 琦 |
副鎮長 |
|
|
13 |
桐梓鋪社區 |
孟建云 |
一級主任科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