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臨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
2023年,全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融入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大局,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經濟穩中有進、進中提質,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不斷貢獻臨湘力量。
一、綜合
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43.94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2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5.75億元,增長6.9%;第三產業增加值165.38億元,增長6.7%。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4:39.5:48.1。
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上半年增長4.7%;前三季度增長5%;全年增長6.5%。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73億元,增長7.5%;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10.34億元,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地方稅收收入7.62億元,增長10.8%。

全市總人口525399人,其中城鎮人口192211人,農業人口333188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6.58%,比上年下降0.11個百分點。全市常住人口42.5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5.31萬人,農村人口17.2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51%。全年出生人口3031人,死亡人口5094人。
|
指 標 |
年末數(人) |
比重(100%) |
|
總人口 城鎮 農業 男性 女性 0-17歲 18-34歲 35-59歲 60歲及以上 |
525399 192211 333188 278963 246436 110033 102690 206625 106051 |
100 36.6 63.4 53.1 46.9 20.9 19.5 39.3 20.2 |
2023年年末人口數及其構成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69.40億元,增長3.4%。其中農業產值29.08億元,增長2.1%;林業產值3.44億元,增長9%;牧業產值19.86億元,增長2.2%;漁業產值12.42億元,增長4.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6億元,增長9.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7600公頃,增長2.37%;棉花種植面積1333.45公頃,減少0.9%;油料種植面積15133.86公頃,減少1.1%;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8302.16公頃。
全年糧食產量35.28萬噸,增長0.97%;棉花產量0.15萬噸,增長0.2%;油料產量2.8萬噸,增長0.6%;蔬菜及食用菌24.93萬噸,減少0.5%。
全年豬、牛、羊總產量4.56萬噸,其中:豬肉產量4.38萬噸;禽蛋產量0.65萬噸。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6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

全年建筑業總產值22.74億元,增長8.32%。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8.5%,分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增長5.37%,民生投資增長5.45%,生態投資增長179.36%,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1.62%,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36.61%。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比上年下降17.47%。其中住宅投資下降29.18%。商品房銷售面積14.04萬平方米,下降68.79%;實現商品房銷售額7.26億元,下降70.40%。

五、國內貿易
全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06.21億元,增長10.5%;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4.36億元,增長11.75%。
限額以上法人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增長0.5%;飲料類增長6%;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2.4%;中西藥品類增長20.7%;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21.1%;通訊器材類增長8.2%;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0.7%;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38%;汽車類增長12.5%。

六、對外經濟
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34億元,同比下降31.1%。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全市共有城鄉巴士95臺,城際公交30臺,公交車90臺,出租車229臺,校車184臺。完成農村公路提質改造80.879公里、建設生命防護工程30.682公里、完成養護工程95.779公里,(其中修復養護35.755公里、預防養護60.024公里)實施危橋改造7座,縣、鄉、村道好路率分別達到94.11%、88.65%和89.1%。
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0046萬元,電信業務總量8523萬元。全市移動電話用戶41.18萬戶。其中,電信、移動、聯通和廣電移動電話用戶分別為13.09萬戶、22.19萬戶、5.40萬戶、0.50萬戶。全市寬帶互聯網用戶14.15萬戶。其中,電信、移動、聯通和廣電寬帶互聯網用戶分別為5.0萬戶、7.48萬戶、1.3萬戶和0.37萬戶。
全年共接待游客728.46萬人次,同比增長54.53%;實現旅游收入73.4405億元,同比增長57.28%。
八、金融、保險
全年存款余額286.29億元,增量38.6億元,同比增長15.6%;全年貸款余額232.04億元 新增貸款投放38億元,同比增長19.58%。
全年保費收入4.96億元,其中財險累計收入2.11億元,壽險累計收入2.85億元,總賠付支出2.2億元,同比增長16.1%。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2023年末,全市普通小學學校總數36(教學點41個)所,在校小學生30909人,教職工1972人,其中專任老師1961人。全市中學 25所,在校學生30673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6960人,高中在校生 13713人(包括職業高中)。全市普通初中和高中擁有教職工2394人,其中,專任教師2291人。
全年專利授權量21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1件。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2023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3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4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3個,電影院2個,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62.5萬冊。
全年電視人口覆蓋率 100%,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戶數1.7萬戶。
全市共有醫療機構435個(含8家二級醫療機構),擁有床位數2752張(含全市公立醫院、私立醫院及鄉鎮衛生院),全市共有衛生工作人員 2435 人(其中在編職工1636人,臨聘人員799人),高級職稱174人,中級職稱637人。
全市擁有體育場館1座,體育場地48個,運動員129人,教練員18人。全年共舉辦市以上運動會38次,參加人數5.5萬人次。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運動會獲金牌數 23(省級) 枚,國家級5枚,銀牌數 17(省級)枚,國家級1枚,銅牌數23(省級) 枚,國家級3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98元,增長4.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53元,增長6.4%。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201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27元,增長6.2%。


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087人。全年共征繳養老保險4.51億元,爭取中央、省財政轉移支付資金12.09億元,及時發放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5.4億元。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19605人。全年新增參保43449人,工傷保險基金收入1279.43萬元。
2023年末,全市社會救濟對象總人數157047人次。全市擁有養老服務機構15個,其中市級綜合型養老服務機構-社會福利中心1個,鎮(街道)敬老院13個,民辦1個,擁有養老床位數1943張,入住人數570人。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9479.8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792.53萬元(未包括省級公益金撥款)。
十二、資源和環境
全市已發現礦種35種,其中,能源礦產2種,金屬礦產13 種,非金屬礦產19種,水氣礦產1種。探明資源儲量礦種21種。
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90.7%,地表水達到Ⅲ類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100%。城鎮污水處理率98.0%,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行政村比例100%。
注釋:
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財政數據來自市財政局;電信業務量、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寬帶用戶數來自市電信公司、市移動公司、市聯通公司、文旅廣電局;郵政業務量來自市郵政局;文化、藝術表演團體、博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旅游數據來自市文旅廣電局;金融數據來自市人民銀行;對外經濟、保險業數據來自市商務糧食局;教育、體育數據來自市教育體育局;科技數據來自市市場監管局;衛生數據來自市衛健局;城鎮新增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市人社局;社會福利數據來自市民政局和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礦產數據來自市自然資源局;空氣質量達標率、地表水達到Ⅲ類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數據來自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市分局;城鎮污水處理率來自市住建局;對農村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行政村比例數據來自市農業農村局;其他數據均來自市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