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湘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的函(征求意見稿)
關于《臨湘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向社會大眾公開征求意見的函(征求意見稿)
為確保我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科學有序,做到收儲用公正、公平、公開進行,根據《湖南省秸稈綜合利用若干規定》《湖南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和《岳陽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臨湘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根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管理的相關規定,現向社會公眾公開征求意見。如有修改意見或建議,請于2025年 8月7日前通過電子郵件、信函等形式反饋至臨湘市農業農村局。
聯系人:彭鵬
聯系電話:0730-3751353
郵箱:834117952@qq.com
地址:長盛西路185號
附件:《臨湘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送審稿)》(征求意見稿)》
臨湘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
(送審稿)
為全面提高全市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促進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著力構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賦能、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根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南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湘農辦發〔2025〕62號)、《湖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南省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湘農辦發〔2025〕68號)、《岳陽市農業農村局關于印發〈岳陽市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岳陽市2025年地膜科學使用回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岳農函〔2025〕88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建立健全“疏堵結合、多措并舉”機制,形成可復制推廣的“臨湘模式”。
二、利用方式
結合不同作物特性和區域實際,推行“分類施策、多元利用”模式,路北農業鄉鎮和城區街道以“離田為主,還田為輔”,路南鄉鎮以“還田為主,離田為輔”。
一是推進秸稈粉碎還田。全市范圍內早稻秸稈落實全量還田,推廣低茬收割粉碎還田,并及時利用旋耕機或犁田機將粉碎后的秸稈均勻翻入土壤中,使其與土壤混合還田利用;鼓勵農戶購置拖掛式秸稈粉碎還田機和收割機安裝粉碎裝置。全市范圍內丘塊較小、離田困難、運輸距離較遠的農田在中晚稻收割期間,按照“低茬收割粉碎還田”(留茬高度不超過15CM)或“高茬收割+二次滅茬粉碎還田”模式進行作業,油菜、棉花及其他農作物秸稈收割期間按照“滅茬粉碎還田”模式進行作業,鼓勵稻蝦共作稻田秸稈全量還田。羊樓司鎮、忠防鎮、白羊田鎮、詹橋鎮以粉碎還田為主,鼓勵小規模養殖戶收集秸稈開展飼料化利用,有效消納零散秸稈,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收儲運網點,新建或修繕收儲大棚1—2個。
二是推進秸稈離田利用。引導我市秸稈綜合利用向產業化的良性循環發展,逐步建立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加強市場主體培育,配備基礎打捆設備,鼓勵利用閑置校舍、倉庫等現有設施建立村級收儲點,重點鎮(街道)試點建設收儲中心。聶市鎮、江南鎮、黃蓋鎮、坦渡鎮、桃林鎮、長塘鎮、長安街道、云湖街道、五里牌街道以離田利用為主,做到應離盡離,重點推進15萬畝中晚稻、棉花、玉米秸稈打捆離田利用(含綠肥種植、稻蝦共作全量還田面積),按照“低茬收割不粉碎+打捆離田”模式作業,兼顧粉碎還田。
三、主要任務
(一)摸清工作底子,建立電子化臺賬。以村(社區)為單位對種植情況(早中晚水稻、油菜、其他農作物),還田和離田面積(到戶)、收儲網點建設、產業化服務主體、秸稈還田離田農機具、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情況開展摸底調查,以鎮(街道)為單位建立電子化臺賬。
(二)完善收儲體系,夯實資源化基礎。支持各鎮(街道)在現有秸稈收儲運體系基礎上,鼓勵村(社區)利用廢棄、閑置場地,依托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秸稈收儲運中心和網點。2025年擬建成3000平方米以上收儲中心1個,1000平方米以上收儲點6個,中心、網點倉儲倉庫檐高不低于6米,四周安裝圍板,配置消防設備等。納入補貼建設的設施,五年內不得出租或出售,設施建成驗收合格后要做到應收盡收,就近供應秸稈綜合利用企業。
(三)加強農機配套,提升機械化水平。將秸稈撿拾、打捆、加工等秸稈作業農機納入農機購置和作業補貼范圍,支持農機合作社和農戶開展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作業。全市需新購置拖掛式打捆機75臺,秸稈粉碎機123臺。所有納入購機補貼的設備五年內不得轉賣出售,年內需在區域內完成作業面積500畝以上。
(四)培育市場主體,構建產業化格局。依托水稻、油菜主產區優勢建立項目庫,爭取引進萬噸以上秸稈利用企業1家,盤活和建立3000噸以上利用企業5家,激活本地市場主體參與秸稈綜合利用,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和能力穩步提升。
(五)創新利用路徑,實現高值化發展。構建以肥料化利用為主導,飼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為輔助,基料化利用和原料化利用協同發展的多元高值化利用格局。支持現有有機肥生產企業技術更新,推進秸稈生物有機肥、商品有機肥的生產及銷售。爭取引進以秸稈、畜禽養殖廢棄物等為原料的生物質天然氣項目落地;支持生產食用菌、育秧基質等基料化利用,推廣菌菇生產、集約化育苗、無土栽培、改良土壤等技術;對接“碳匯”“耕地保護”“防沙固沙”等國家戰略需求,拓展秸稈高值化利用路徑,建成500畝以上的水稻秸稈還田培肥展示區2個,1000畝稻蝦共作全量還田示范區2個。
四、扶持政策
(一)支持還田離田作業。一是開展還田作業,中晚稻秸稈粉碎還田每畝補助10元,補貼對象為農戶或種植合作社;二是開展離田作業,為確保中晚稻秸稈應離盡離,降低焚燒風險,做到有草可收,所有打捆離田的水稻秸稈必須采取低茬收割不粉碎方式進行作業,每畝補助10元,補貼對象為農戶或種植合作社;中晚稻、棉花、玉米等秸稈打捆離田作業并交予企業的,每噸補貼50元,補貼對象為秸稈收儲運企業、農機服務組織、農戶等。
以上補貼發放數量由各鎮(街道)具體負責,通過統計粉碎還田、離田利用面積、重量、秸稈利用企業進出貨臺賬、發票、照片、磅單等作為依據,經市農業農村局核實后,由市財政將補貼款撥付給各鎮(街道)后,由鎮(街道)據實發放。
(二)支持設備購置。鼓勵農機合作社、農戶、村集體購置秸稈還田、離田相關設備,市農業農村局負責機械的補貼、推廣、調配等工作。對新購置秸稈相關農機具(含水稻收割打捆一體機、粉碎機、摟草機、打捆機、揉絲機、北斗終端等6類及其他相關機具)的主體,在享受農機購置國家補貼之后,再給予適當獎補,資金從省級新增預算安排的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資金中列支,累計獎補金額比例不超過機器購置總額的50%(含國補)。對沒有安裝粉碎裝置的收割機,按照2000元/臺的補助標準引導安裝粉碎機,確保滿足低茬收割、粉碎還田需求。各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機械購置數量。
(三)支持收儲體系建設。2025年,江南鎮擬建立3000平方米儲存大棚1個,黃蓋鎮擬建立1000平方米儲存大棚2個,五里牌街道、聶市鎮、坦渡鎮、桃林鎮各擬建立1000平方米儲存大棚1個,按照新建大棚200元/平方米、修繕大棚50元/平方米的標準進行補貼,大棚新建或修繕完成后,由市農業農村局、市財政局組織驗收,驗收合格后由市財政局將補貼款撥付建設單位或建設主體。
(四)支持技術示范區創建。推廣腐熟還田培肥技術,聶市鎮、長塘鎮各創建500畝示范區1個,每個補貼2萬元;江南鎮、黃蓋鎮各創建1000畝稻蝦共作全量還田示范區1個,每個補貼2萬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臨湘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專班,由分管副市長牽頭,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市農業農村局。建立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協同推進機制,各部門明確分工,加強配合。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負責全市范圍內秸稈綜合利用的指導和監督管理,積極推進秸稈科學還田、健全秸稈收儲體系、優化農機裝備配備;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負責全市范圍內露天禁燒秸稈的指導和監督管理工作;市城管局加大城區禁燒管控力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圍繞秸稈綜合利用全產業鏈條,在市場準入方面提供綠色通道,簡化登記注冊流程,在品牌建設上給予指導;市財政局籌措相關資金實施財政獎補;市自然資源局對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永久性占地的秸稈收儲設施建設項目,依法優先辦理用地報批手續,秸稈收儲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管理,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空閑地、廢棄地等,保障秸稈加工中心場地,對符合臨時用地條件的,優先辦理臨時用地手續;市發改局積極開展秸稈產業項目爭資立項、項目儲備等;市稅務局按相關文件規定落實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和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指導秸稈運儲主體安全運輸秸稈;各鎮(街道)落實秸稈綜合利用工作主體責任,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工作方案,明確“一村一策”并報市農業農村局備案,積極開展宣傳引導、組織實施、監管執法等多方面工作。
(二)加強宣傳引導。認真總結在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做法、典型模式,指導并加大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以及“三微一端”等新媒體,多渠道多角度進行科普宣傳,引導農民科學還田、高效離田、不露天焚燒秸稈。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和觀摩活動,強化示范帶動,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優化政策支持。調動市場主體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在用地政策、資金補貼、稅收減免、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企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四)建立健全臺賬。嚴格按照技術要求和流程,完成全市秸稈資源臺賬數據采集、填報,動態掌握全市秸稈資源的底數和利用情況。
(五)規范資金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監管,規范管理,確保?顚S,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擠占、挪用、騙取、滯留財政補助資金。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對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如實際需求發生變化,可對部分資金用途進行調整,并報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專班和財政部門審核,確保資金使用的合理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六)強化業務考核。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配合,對方案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對全年未發生火點及黑斑的鎮(街道),報市政府同意后,由市財政給予一定獎勵(按種植面積比例);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開展不力、火點數量較多、黑斑面積較大、造成負面影響的鎮(街道)負責人,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本方案在指導計劃面積、數量內予以補貼,適用于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所實施的項目。
附件:臨湘市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一鄉一策量化指導計劃表
附件
臨湘市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一鄉一策量化指導計劃表(單位:萬畝、臺)
|
序號 |
鎮(街道) |
作物種植面積(含中晚稻、玉米、大豆、棉花等) |
打捆 離田 面積 |
粉碎 還田 面積 |
綠肥稻蝦 共作面積 |
收儲點大棚建設 |
配置收割機數量(帶粉碎裝置) |
配置 打捆機 數量 |
滅茬 粉碎機 數量 |
備注 |
|
1 |
聶市鎮 |
8.40 |
3.32 |
3.69 |
1.38 |
1個(1000平方米) |
50 |
17 |
18 |
|
|
2 |
江南鎮 |
8.40 |
3.32 |
3.69 |
1.38 |
1個(3000平方米) |
43 |
15 |
18 |
|
|
3 |
坦渡鎮 |
6.70 |
2.65 |
2.94 |
1.10 |
1個(1000平方米) |
64 |
13 |
15 |
|
|
4 |
桃林鎮 |
3.90 |
1.54 |
1.71 |
0.64 |
1個(1000平方米) |
22 |
8 |
9 |
|
|
5 |
長塘鎮 |
2.80 |
1.11 |
1.23 |
0.46 |
|
26 |
6 |
7 |
|
|
6 |
五里牌街道 |
2.80 |
1.11 |
1.23 |
0.46 |
1個(1000平方米) |
12 |
6 |
6 |
|
|
7 |
羊樓司鎮 |
2.68 |
|
2.24 |
0.44 |
|
8 |
|
11 |
|
|
8 |
黃蓋鎮 |
2.40 |
0.95 |
1.05 |
0.40 |
2個(1000平方米) |
20 |
5 |
5 |
|
|
9 |
白羊田鎮 |
2.50 |
|
2.09 |
0.41 |
|
2 |
|
10 |
|
|
10 |
忠防鎮 |
1.71 |
|
1.43 |
0.28 |
|
3 |
|
7 |
|
|
11 |
長安街道 |
1.30 |
0.51 |
0.57 |
0.21 |
|
2 |
3 |
3 |
|
|
12 |
詹橋鎮 |
2.56 |
|
2.14 |
0.42 |
|
|
|
11 |
|
|
13 |
云湖街道 |
1.20 |
0.47 |
0.53 |
0.20 |
|
10 |
2 |
3 |
|
|
合計 |
|
47.35 |
15.00 |
24.55 |
7.80 |
|
262 |
75 |
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