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 關于臨湘市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第二部分 2023年臨湘市政府預算相關表格
第三部分 2023年臨湘市預算重要事項解釋說明
第四部分 扶貧資金
第一部分
關于臨湘市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2022年12月7日在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9次會議上
臨湘市財政局局長 何華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人大報告臨湘市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和2023年財政預算(草案),請予審議。
一、2022年財政工作簡要回顧及財政預算收支執行情況
(一)2022年財政工作簡要回顧
1、聚焦“穩中求進”,千方百計挖潛增收。2022年,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體財稅干部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牢固樹立“稅收是財政根本”的意識,突出稅收征收管理。我們定期分析稅收形勢,加強各類潛力稅源和零散稅源管理,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項目稅源監控,對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收入分析監控,不斷完善收入分析預測機制,勤征細管,確保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同時,為確保財稅相關收入及時入庫,我市制定了《2022年財政相關收入目標任務責任分解表》,成立了相關收入推進6個工作專班。每個專班由一名市級領導牽頭,并明確責任單位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各個專班切實肩負起相關收入目標任務責任,積極協調組織相關收入入庫,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調度,每二十天召開一次財稅收入調度會,及時解決組織收入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確保財稅相關收入按照時間節點及時入庫。預計我市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659萬元,同比增加10844萬元,增長7.82%,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23000萬元,同比增加6611萬元,增長5.73%;非稅收入完成26659萬元,同比增加4233萬元,增長18.9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95949萬元,同比增加14207萬元,增長17.4%。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為17.81%,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27.78%,收入質量始終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2、聚焦“精打細算”,持續優化支出結構。2022年,我市支出嚴格按照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堅持厲行節約、勤儉辦事,優化支出結構,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繼續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行政運行成本,集中力量保障重點領域支出需要,優先安排人員經費和單位基本運轉經費,以及義務教育學校保障機制、城鄉居民醫保、新農保、三農等民生配套資金。全年完成“三保”支出205868萬元,其中:保工資86447萬元,保運轉7296萬元,保基本民生112125萬元。教育、社會保障及就業、衛生健康等重點支出保持較好,全年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1388萬元,有效落實城鄉低保、居民養老兌現政策和困難人群生活補助政策;支持各項就業優惠政策,促進社會就業。全年教育支出12755萬元,足額保障了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校舍安全保障資金、家庭經濟困難生活補助資金,不折不扣落實了財政部教育保障經費提標擴面所需資金等,全面支持我市教育事業發展。
3、聚焦“育強培優”,多措并舉強化管理。今年來,我們在財政管理方面持續發力,按照省財政提出的新目標和新要求,結合我市財政工作全年總體思路,不斷加強政府債務防控,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一是積極推進預算公開。按照上級部門要求,下發統一模板進一步細化政府和部門預算公開內容,除涉密內容外,政府預算全部要求細化到支出功能分類的項級科目,部門預算全部公開到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要求除涉密部門外的所有使用財政撥款的部門均需公開部門預算,加強預算公開的統一性和透明度。二是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在年初編制預算時,盡可能將預算安排到具體單位和項目,提高年初預算編報到位率,減少待分配項目,壓縮待分配資金規模。預算單位的部門預算一經批準,將嚴格執行,堅持“無預算不支出”“有預算不超支”的原則,確實需要調整預算的必須按規定程序報批,嚴格按照規定的核算范圍和核算內容列支相關費用支出。在加快資金支付進度方面,財政各業務股室認真審核各部門和單位的用款申請,對重點和大額支出項目,審核后跟蹤后續進展,盡量減少資金滯留;及時下達用款額度并辦理資金支付,對基本支出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則支付,對項目支出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和合同約定支付;把預算執行情況與下年度預算編制掛鉤。同時,建立財政結轉結余資金和財政暫付款、暫存款清理機制,財政部門定期對結轉結余資金進行全面清理,不再使用的收回財政總預算。三是加大力度爭取債券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新增債券資金,緩解我市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公益性事業項目等支出壓力。特別是臨湘工業園沿江化工企業退出項目,書記、市長親自調度,帶領財政部門多次向省廳領導匯報,爭取省廳支持。2022年,我市共爭取到債券資金214700萬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12100萬元,新增專項債券202600萬元,較去年債券資金87600萬元增加了115000萬元,是我市過去四年債券資金總額的1.5倍,創歷史新高。四是積極推動“三資”運作改革。我市“三資”清查工作起步早、行動快、推進有力,第一時間召開了動員部署會,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資金資產、國有資源、特許經營權以及園區資產進行了全面清查摸底,根據“邊清查邊處置,成熟一批處置一批”的原則,截止11月底,“三資辦”已為平臺公司注資共計22.38億元。共清理了287個銀行賬戶,擬撤銷17個銀行賬戶,清理回收資金2.73億元。對行政事業單位閑置資產、經營性資產正在開展集中歸集、有償出讓工作,第一批已完成測繪,進入后續權證辦理流程。另外,勝龍礦山出讓權已經省自然資源廳批準,礦山周邊安全距離內土地征用、房屋征收已完成,12月上旬掛牌出讓,預計可增加財政收入1.2億元。特許經營權類經過進一步梳理,選出5個較成熟的立項項目,分別為戶外廣告、生活垃圾處置、工業園區屋頂光伏、保障性租賃住房、養老服務設施提升改造。另2個注資項目為景區特許經營權和港口岸線特許經營權,待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后組織實施。以上“5+2”個項目全部成功運作可以盤活資金17億元。五是財會監督穩步推進。2022年,我們全市范圍內開展了財務清查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了單位開設賬戶及賬戶使用、財務報告、預算編制及執行等方面的情況。率先在省內開展了財政內控信息化試點工作,打造“一個平臺”(財政內控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重點建成“兩套系統”(財政監督管理系統和業務廉政風險預警系統)。完成對財政局股室操作章程進行在線審批信息化落地和實時內部控制風險預警,主要是事前控制指標文分配方案預警;事中監控資金業務流程審批,實現全過程電子化管控;事后通過大數據中心數據回流,分析比對事前事中執行過程是否合規。
(二)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預計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計完成情況
預計2022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2128萬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5949萬元,上級補助收入309826萬元,債務轉貸收入18065萬元,調入資金40000萬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82909萬元,上年結余收入5379萬元。
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9659萬元,同比增加10844萬元,增長7.8%。具體按級次、部門、類別的完成情況如下:
分類別情況為:稅收收入完成123000萬元,占年初預算的92.3%,同比增加6611萬元,增長5.7%;非稅收入完成26659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14.9%,同比增加4233萬元,增長18.9%。
分級次情況為: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949萬元,占預算的107.3%,同比增加14207萬元,增長17.4%;地方稅收收入完成69290萬元,占預算104.6%,同比增加9974萬元,增長16.8%;上劃中央級收入完成43203萬元,占預算的83.2%,同比減少1383萬元,下降3.1%;上劃省級收入完成10507萬元,占預算的69.4%,同比減少1980萬元,下降15.9%。
分部門情況為:稅務局完成129059萬元(含伴稅征收的教育附加費),占年初預算的94.8%,同比增加10441萬元,增長8.8%;財政局完成20600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01%,同比增加403萬元,增長2%。
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計完成情況
2022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6828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4822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486萬元,債務還本支出5965萬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99555萬元。
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34822萬元,同比增長8.72%。各主要支出項目按照支出功能分類情況為:一般公共服務49478萬元,同比下降8.31%;國防支出142萬元,同比下降65.7%;公共安全17000萬元,同比增長1.8%;教育60553萬元,同比增長0.5%;科學技術11000萬元,同比下降2.76%;文化體育與傳媒4830萬元,同比下降1.35%;社會保障和就業54576萬元,同比下降2.97%;衛生健康49000萬元,同比增長5.8%;節能環保9039萬元,同比下降18.27%;城鄉社區17866萬元,同比增長8.06%;農林水86282萬元,同比增長24.49%;交通運輸26025萬元,同比增長84.27%;資源勘探信息2122萬元,同比增長40.25%;金融2417萬元,同比增長111.09%;商業服務業等2991萬元,同比增長177.2%;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事務7331萬元,同比增長4.52%;住房保障19933萬元,同比下降42.01%;糧油物資儲備事務1096萬元,同比下降50.76%;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3432萬元,同比增長112.38%;其他1709萬元,同比下降53.71%;債務付息8000萬元,同比增長22.85%。
3、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52128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46828萬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5300萬元,結轉下年支出5300萬元,當年財政收支平衡。
(三)2022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預計情況
2022年我市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項目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等3項,實行收支預算統一編制,并按文件要求加大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統籌安排使用。基金預算支出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項目管理、專款專用”的原則安排。
1、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計完成情況。
2022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78475萬元,其中: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47000萬元,上級補助收入4965萬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轉貸收入202600萬元,上年結余收入23910萬元。
2、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計完成情況
2022年,完成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52687萬元,其中:本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12629萬元,上解支出58萬元,調出資金40000萬元。
3、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2022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78475萬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52687萬元,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25788萬元,結轉下年支出25788萬元,當年財政收支平衡。
(四)2022年社會保險基金收支預算執行情況
2022年納入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項目包括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3項。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3項由上級統籌。社會保險基金上年結余29043萬元,本年收入37750萬元,本年支出安排35944萬元,收支結余1806,年末滾存結余30849萬元。
(五)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2022年省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909896萬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430096萬元,專項債務限額479800萬元。截至2022年11月,我市地方政府債務余額580966.4萬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223582.2萬元,專項債務余額357384.2萬元。目前我市政府債務余額、一般債務余額、專項債務余額全部在我市法定債務限額以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由于年度財政決算尚未完成,現在向大家報告的2022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與實際執行情況相比會有一些出入,最終數據以省財政年終決算批復數為準。
過去的一年,財政部門在面對疫情反復,減稅降費等多重挑戰的情況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財政工作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取得了一定成績。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財政工作還存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同時受宏觀經濟調控和市場影響,收入仍然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壓力較大。政府性債務風險仍然不容忽視,預算績效管理、財政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3年財政預算編制情況說明(草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改革目標,持續深化財政預算管理改革,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推進預算一體化系統運用,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加大支出結構優化力度,集中財力辦大事,為我市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提供強有力的財政保障。
(二)編制原則
1、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堅持量入為出原則,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健全完善能增能減、有保有壓的預算分配機制,合理安排支出預算規模。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堅決兜住“三保”底線。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勤儉辦一切事業,切實壓縮“三公”經費、辦公經費、會議培訓、委托業務等行政開支,大力壓減非剛性、非重點和低效無效支出。嚴控新增支出,不得違反規定亂開口子、隨意追加預算。把“過緊日子”的各項要求貫穿財政資金安排全過程,騰出財力精準保障剛性和重點支出需要。
2、科學精準,強化執行。預算編制應保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一致,與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相適應,與單位履行行政職能及事業發展計劃相協調,與市級財力相匹配。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將支出標準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依據。強化部門主體責任,盤活存量資金,加大統籌力度,加快預算執行市級進度。
3、規范透明,提升績效。加大預算公開力度,進一步推進單位預算公開,增強財政資金分配透明度。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健全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運行機制,全面推進部門整體績效預算改革試點,健全事前績效評估機制,落實重大項目績效目標實質性審核,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益。
4、依法依規,嚴肅紀律。切實增強部門預算主體的法治意識,嚴格按照預算法等法律法規要求編制預算,切實規范財政管理。嚴禁虛列收入來源編制赤字預算,嚴禁虛增或違反預算管理方式上繳財政收入,嚴禁“三保”支出保障不及時不到位,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安排支出,嚴禁超出財力可能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嚴禁鋪張浪費,嚴禁違規出借動用國庫庫款,嚴禁新增政府隱性債務,嚴禁虛假化債,嚴禁借債付息,嚴格執行人大批復的法定預算。
(三)編制重點
1、全力保障重點支出。一是兜牢“三保”底線,嚴格按照中、省規定的“三保”保障范圍和保障標準編制預算,優先確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預算足額保障,切實兜牢“三保”支出底線,合理保障部門正常運轉和履職必需支出,堅決防范“三保”支出風險;二是突出保障重點,集中財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點項目實施。推動各項財政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實施。加強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應用,確保預算安排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與財力狀況相匹配。
2、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嚴格實施“黨政機關過緊日子負面清單”管理,根據省政府相關文件要求2023年部門預算實行人員編制和經費預算聯動,統一以機關事業編制內實有人數安排基本支出預算,嚴格控制編外人員,規范員額標準、適用崗位、薪酬水平,清理超標準、超范圍、超期限編外用工行為。深度調整支出結構,大幅壓減行政經費和專項資金,騰出財力用于足額保障“三保”和政府性債務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
3、加大財政統籌力度。一是深化收入全口徑管理。各部門(單位)要依法依規將取得的各類收入納入部門或單位預算,未納入預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加強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等非財政撥款收入管理,在部門(單位)預算中如實反映非財政撥款收入情況,做好資金統籌安排,規范編制收入預算;二是積極研究國家宏觀政策了解和掌握國家投資方向,準確把握并充分利用各種機遇,結合我市現有產業狀況和發展趨勢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有針對性地謀劃項目,從項目申報源頭開始整合。將繼續加大項目整合力度,國家、省、岳陽市下撥的專項資金,在不改變資金用途、渠道的前提下,不論額度大小,市財政可宏觀調控、整合,通過整合項目來整合資金,最大限度發揮上級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
4、深化實施預算績效。一是結合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用信息化手段支撐績效管理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包括事前績效評估、績效目標管理、績效監控、績效評價、結果應用、績效考核等各個方面,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績效管理閉環系統。二是強化財審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財政和審計部門聯動,將績效、審計結果與調整預算安排、完善政策有機銜接,對實施效果不明顯、發現問題較為突出的項目和單位,不安排或少安排預算,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對沉淀資金一律按規定收回并統籌安排。三是加大部門和單位績效目標、績效評價結果等公開力度,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提高預算績效信息透明度,推動績效管理質量不斷提升。
5、嚴控防范財政風險。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作為重要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妥善處置和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決不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政府投資項目無資金來源不立項、無預算不開工,嚴格按《進一步規范政府性投資項目決策和立項防范政府債務風險的管理辦法》(湘政辦發〔2022〕26號)執行。立項前、必須經同級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重大政府性投資項目須報上級財政部門進行資金來源評估論證或上級聯審機制進行投資聯審,資金來源為財政性資金的應足額列入年度預算,為非財政性資金的提供佐證依據。
6、持續推進預算一體化建設改革。以財政部對預算管理一體化數據質量考核為抓手,加快推動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部門預算編制、預算指標管理規范化,進一步推進零基預算系統化,績效目標、績效指標編制科學化,切實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一是完善部門單位信息、人員信息(由組織、人事、編制部門確定)、賬戶信息等,進一步提高部門單位一體化基礎信息標準化、規范性、一致性、完整性,推動預算編制更加完整、預算執行更加規范有效、預算監督更加公開透明。二是加強項目庫管理,將項目作為部門(單位)預算管理的基本單元,預算支出全部以項目形式納入項目庫,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將“三保”支出預算管理嵌入預算管理一體化業務流程,使用項目庫、預算指標管理與“三保”工作有機銜接,確保“三保”支出精準、足額、優先納入預算管理。四是各部門單位必須嚴格按照財政部一體化系統考核要求編制部門預算,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基本支出按序時進度撥付,項目支出按工程進度撥付,直達資金、專項資金按照臨政辦發〔2022〕6號文件要求執行,部門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必須按照《會計法》的要求在一體化系統中進行核實。
7、盤活財政存量資金。一是建立財政結轉結余資金清理機制。每年年終,對支付系統下達的當年未執行完的結余指標進行清理,除必須結轉下一年支出的外,其余一律收回財政,統籌用于相關領域。二是對部門(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存量資金的清理列入年度例行工作安排,在要求部門自查申報的基礎上,組織專項財政監督檢查,對結轉結余一年以上或未達一年且不需要再按排使用的,一律收回財政。三是盤活存量資金與部門預算相結合。在預算編制時將上一年度未執行完畢的項目資金,優先列入當年預算,并按程序先使用結轉結余資金再執行當年預算,從源頭防止產生資金沉淀。
(四)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安排情況
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情況
2023年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安排172150萬元,同比增加15650萬元,增長10%,其中稅收收入安排146630萬元,同比增加13330萬元,增長10%;非稅收入安排25520萬元,同比增加2320萬元,增長10%。
分級次情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安排98384萬元,同比增加8944萬元,增長10%。其中地方稅收收入72864萬元,同比增加6624萬元,增長10%,稅收比重為74.06%。上劃中央收入安排58300萬元,同比增加5300萬元,增長10%。上劃省級收入安排15466萬元,同比增加1406萬元,增長10%。
分部門情況:稅務局149630萬元(含兩項教育附加3000萬元),同比增加13530萬元,增長9.94%;財政局22520萬元,同比增加2120萬元,增長10.39%。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情況
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8384萬元,加上級轉移性收入238566萬元,加上年結余5300萬元,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392萬元,加調入資金4000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408642萬元。
3、一般公共預算可用財力及平衡情況
當年可用財力情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8642萬元,減去上解上級支出6486萬元,當年可安排使用的收入總計402156萬元。
2022年上級轉移性收入238566萬元,具體為:
返還性收入6354萬元,其中:消費稅增值稅返還收入2993萬元、所得稅基數返還收入683萬元、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收入965萬元、“營改增”等其他稅收返還1713萬元。
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92212萬元,其中:均衡性轉移支付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等財力性轉移支付收入68876萬元;納入基數結算的轉移支付收入23336萬元(其中明確專項使用用途6345萬元、作財力統籌使用16991萬元);預計省財政廳提前下達并明確使用用途的一般性轉移支付100000萬元(包括城鄉義務教育、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民政救助等)。
專項轉移支付收入40000萬元,均為預計省財政提前下達的2023年指標。
財政可支配財力情況:當年可用財力402156萬元,減去非財力收入列支18257萬元(包括工業園人員、項目經費及體制調整等4600萬元、落實工業八條2000萬元、財源建設2000萬元、財政非稅收入列支9657萬元),減去已明確使用用途的轉移支付支出6345萬元,減去上級轉移支付140000萬元,減去上年結轉安排項目22300萬元,當年實際可支配財力為215254萬元,比2022年預算191157萬元增加24097萬元。
當年預算平衡情況: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8384萬元,加上級轉移性收入238566萬元,加上年結余5300萬元,加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6392萬元,加調入資金40000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安排408642萬元。當年公共預算支出安排408642萬元,上解上級支出6486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合計402156萬元,當年預算收支平衡。
“三保”可用財力情況:2023年我市“三保”可用財力347022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8384萬元,上級補助收入215124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92212萬元、可用于“三保”支出的專項轉移支付16558萬元、稅收返還6354萬元),調入資金40000萬元,剔除上解支出6486萬元。
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情況
2023年支出安排繼續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安排“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一是按中央制定的范圍和標準計算,我市2023年“三保”所需支出為198128元,其中:保工資83095萬元,保運轉5642萬元,保基本民生109408萬元。二是2023年我市預算安排“三保支出”為213287萬元,其中:保工資92988萬元,保運轉5744萬元,保基本民生114555萬元。
當年支出安排402156.18萬元,具體按支出功能分類安排情況是: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安排64950.52萬元;國防支出安排147萬元;公共安全支出安排11135.43萬元;教育支出安排68487.15萬元;科學技術支出安排4360.41萬元;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安排2129.0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安排63253.53萬元;衛生健康支出安排35527.48萬元;節能環保支出安排2005萬元;城鄉社區支出安排19054.46萬元;農林水支出安排59126.24萬元;交通運輸支出安排12693.12萬元;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安排173.83萬元;商業服務業等支出安排426.76萬元;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安排3026.39萬元;住房保障支出安排7349.54萬元;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安排1471.75萬元;預備費支出安排900萬元;其他支出安排37218.5萬元;債務付息支出安排8720萬元。
具體按支出經濟分類安排情況是:
(1)單位基本支出安排99933.65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加5432萬元。具體項目為:
①工資福利支出安排93374.21萬元,其中:基本工資安排42222.71萬元;津貼補貼安排7771.25萬元;績效工資安排14804.73萬元;獎金安排724.74萬元;社保繳費安排15560.87萬元;住房公積金安排6870.25萬元;其他工資福利支出安排5250.05萬元;職業年金繳費安排169.61萬元。
②一般商品和服務支出安排5744.14萬元。
③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安排815.3萬元。
(2)本級項目資金支出安排121666.03萬元。
(3)列收列支支出安排18256.5萬元。
(4)預計省財政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支出140000萬元。
(5)上年結轉繼續安排項目支出22300萬元。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23年我市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項目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項,實行收支預算統一編制,并按文件要求加大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統籌安排使用力度。基金預算支出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項目管理、專款專用”的原則安排。
2023年我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230750萬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0000萬元(土地出讓收入30000萬元、耕地指標交易收入30000萬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750萬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70000萬元(含礦山收入60000萬元、紀委公安等辦案收入10000萬元、三資清查資產處置收入100000萬元)。
市本級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230750萬元,加上年結余收入21000萬元,加上級政府基金補助收入3000萬元,減去上解支出58萬元,減去調出資金40000萬元,當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14692萬元。具體安排情況是:
(1)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支出安排325萬元,安排建設局征收經費及部門預算支出325萬元。(2)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安排38767萬元,具體支出項目是:①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22458萬元;②土地開發支出10000萬元;③土地出讓業務費支出1000萬元,其中:國土局征收業務費105萬元;④其他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支出5309萬元,其中:鄉村振興戰略專項786萬元、垃圾滲透液處理運營費340萬、污水處理運營費495萬、公交一體化新車購置還貸款1288萬、其他農業相關支出2400萬元。(3)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54000萬元,政府隱性債務還本付息55400萬元,其中:本金38500萬元、利息16900萬元;沿江企業退出及園區重大產業項目等專項98600萬元,(含上年結轉需繼續安排的支出21000萬)。(4)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支出安排3000萬元,安排移民相關支出3000萬元。(5)債務還本、付息安排18600萬元,其中:其他地方自行試點項目收益專項債券還本支出8300萬元,其他地方自行試點項目收益專項債券付息支出10300萬元.
(六)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情況
2023年納入我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項目包括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等二項(工傷保險基金、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預算納入岳陽市級預算管理)。社會保險基金上年結余31654萬元,本年收入50264萬元,收入總計81918萬元。本年支出安排45550萬元,收支相抵,年末滾存結余36368萬元。具體分項目情況是: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基金,上年結余3573萬元,本年收入36853萬元,收入總計40426萬元,本年支出安排35068萬元,年末滾存結余5359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上年結余28081萬元,本年收入13411萬元,收入總計41492萬元。本年支出安排10483萬元,年末滾存結余31010萬元。
(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
目前,我市原國有工商企業均已實施破產關閉改制,由于融資平臺公司還沒有全面完成市場化轉型升級,不能列為市屬國有企業。因此,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暫不需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八)其他事項
1、關于部門預算編制基本情況說明
2023年我市部門預算編制基礎信息采集標準時點為2022年8月30日,人員編制、工資標準以市編辦和市人社局核定數為準。2023年編制部門預算的單位180個,其中:一級預算單位69個(含1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二級預算單位111個。財政核定預算人數11174人,其中:全額人員9313人(行政1965人,事業6551人,含視同全額算賬的差額和自籌797人);差額人員390人;自籌人員1471人(事業1471人)。
2、關于非稅收入說明
一是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和國有資產(資源)處置收入等全部繳入國庫,納入預算統籌安排,不再直接返還執收執罰單位和處置單位。二是單位超收收入或財政未核定征收計劃而實現的各項非稅收入,由單位提出申請并報政府領導研究同意后統籌安排。三是公務員及參公單位、財政全額供養事業單位財政最高安排40%用于彌補單位運轉經費不足及項目經費,經費自籌事業單位財政最高安排50%用于彌補單位運轉經費不足及項目經費(特定單位除外)。
3、關于規范財政資金管理
為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是強化監管。財政部門負責全市各類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其他業務主管部門按各自職責做好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工作。財政部門要推動績效評價、資產管理、投資評審、財政監督、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與預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機結合,構建“職責明晰、順暢有序、管理規范、監督有力、運轉高效”的財政專項資金監管機制。二是嚴格用途。專項資金應當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滯留、截留、挪用。三是科學分配。專項資金的分配應當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科學合理確定專項資金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法和分配數額。所有專項資金分配必須做到先有分配方案、后分配資金,壓縮資金分配的自由裁量權。四是合理整合。國家、省、岳陽市下撥的專項資金,在不改變資金用途、渠道的前提下,不論額度大小,市財政可宏觀調控、整合,通過整合項目來整合資金,最大限度發揮上級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益。五是規范審批。規范專項資金的分配審批程序,根據資金類型和額度,嚴格按照規定和權限報批。(1)規范管理本級財政資金。已經預算到單位到項目的本級財政資金,由市財政局局長負責審批;社會保障基金由市人社局商市財政局把關審批。嚴格無預算不列支,市政府秘書科中途不再接受部門單位資金報告,確因特殊情況需動用預備費和其他機動資金的,須報請常務副市長或市長同意后,實行“一事一議”。(2)規范管理上級專項資金。上級專項資金除政策性資金外(如社保、醫療、民政、惠農補貼等),其他專項資金,在擬定資金分配方案和審批撥付流程中,都要結合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重點項目建設來合理整合資金,化解財政剛性支出壓力,騰出的財力重點用于民生及市委市政府實事項目。100萬以下指標由項目主管部門商市財政局擬定資金分配方案;100-300萬元以下指標,由部門單位商財政提出分配方案或整合資金意見報分管副市長初審后,再報常務副市長批準;300萬元以上指標,在上級專項資金要求撥付時限內,由市長召集常務副市長,分管副市長,財政、發改部門及項目單位相關人員集體會商,形成資金分配或整合資金方案后予以撥付。
三、完成2023年財政工作任務的主要措施
(一)以更大力度扎實穩住經濟大盤
我們將堅決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靠前發力、主動加力,通過不折不扣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增強財力保障、爭取專項債券等方式,持續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用積極的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讓企業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在臨湘發展。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逐步釋放化工企業整體搬遷的紅利,在已簽約國發精細、福爾程、宇恒化工等項目的基礎上,爭取新上一批項目,形成新的財源。通過落實《關于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文件的相關政策,進一步刺激房地產市場,盤活房產存量,穩住房地產稅收。聯合稅務等部門加大組織收入力度,防止“跑冒滴漏”,做到應征盡征,切實提高我市可用財力,做到兜實兜牢“三保”底線,堅決穩住經濟大盤。
(二)以更深情懷優先保障民生投入
樹牢黨政機關長期過“緊日子,苦日子”思想,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安排支出。原則上單位中途追加經費從整合資金中解決,特殊事宜“一事一議”;嚴控單位新進勞務派遣、臨聘人員,已在崗的此類人員待遇要嚴格控制標準;摸清部門單位債務底子(特別是工程欠款),嚴控沒有落實好資金來源的項目建設。持續壓減一般性開支和非重點非剛性支出,把節省出來的資金用于保障改善民生。保障主要農產品供應安全,全力支持穩物價,密切關注經濟下行、疫情沖擊等對群眾生活影響,堅決兜住兜牢低收入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同時,深化財經紀律專項整治,加大財會監督力度,規范財政惠民惠農補貼發放管理,深度推進財政信息公開,用好財審聯動機制、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確保民生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三)以更多措施積極爭取上級資金
為了在爭資爭項上有更大作為,我們提前謀劃,提前布局,今年下半年,我市儲備了131個中央、省預算內項目,6個地方政府專項債項目,3個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21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擬爭取更多的上級資金,同時繼續緊盯上級政策動向,進一步加強對政策的分析和研判,精準施策,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全力以赴爭資爭項,力爭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爭資爭項目標任務。
(四)以更嚴紀律堅決兜牢風險底線
堅決抓好政府債務風險防控工作,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后門”,嚴禁違規為地方政府變相舉債,決不允許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按時足額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進一步推進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利用好“三資清查”的資產資源,為平臺公司注入優質資產,增強平臺公司“造血”功能,提升平臺公司市場化融資運營能力,著力控增量、化存量、開前門、促轉型,堅持“三保”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確保財政穩健運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2023年是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一年,財政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我們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化財政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奮發進取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扎實有效的舉措,努力完成財政各項工作任務,為我市打造“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貢獻財政力量。
第二部分 2023年臨湘市政府預算相關表格
表一: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表
表二: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表
表三: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預算表
表四: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預算表
表五:2023年臨湘市專項轉移支付預算表(分項目)
表六:2023年臨湘市專項轉移支付預算表(分地區)
表七:2023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計劃安排表
表八:2023年臨湘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表
表九:2023年臨湘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表
表十:2023年臨湘市政府性基金本級支出預算表
表十一:2023年臨湘市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預算表(分項目)
表十二:2023年臨湘市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預算表(分地區)
表十三:2023年臨湘市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表
表十四:2023年臨湘市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表
表十五:2023年臨湘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表
表十六:2023年臨湘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表
表十七:2022年臨湘市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十八:2022年臨湘市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表
表十九: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表(含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
表二十:2023年臨湘市一般公共預算“三公”經費支出預算表
表二十一:2023年臨湘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下轉移支付表
第三部分 2023年臨湘市預算重要事項解釋說明
一、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情況
2023年,省廳對下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預算238566萬元,比上年減少4173萬元,增長1.71%。其中:
(一)稅收返還
稅收返還6354萬元,與上年持平。其中:
增值稅稅收返還2985萬元;
消費稅稅收返還8萬元;
所得稅基數返還683萬元;
成品油稅費改革稅收返還965萬元;
其他稅收返還1713萬元;
(二)一般性轉移支付
一般性轉移支付192212萬元,較上年減少333萬元,下降了0.01%,其中:
1、均衡性轉移支付47352萬元, 較上年增加4815萬元,增長了11.32%;
2、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21524萬元,較上年增加2535萬元,增長了13.34%;
3、結算補助2228萬元, 與上年持平;
4、企事業單位劃轉補助1182萬元,與上年持平;
5、其他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100623萬元,較上年減少8000萬元;下降了7.36%,
(三)專項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40000萬元,較上年減少3840萬元,下降了8.7%。專項轉移支付縣級未到地區,所以專項轉移支付到地區為空表。
二、舉借政府債務情況
(一)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余額情況
2022年,政府債務限額57.7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22.26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5.53億元。截止2022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57.6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21.01億元,專項債務余額35.53億元。2023年年初政府債務限額57.79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22.26億元,專項債務限額35.53億元;地方政府債務余額57.65億元,其中一般債務余額22.12億元,專項債務余額35.53億元。(因年初上級轉貸限額額度暫未下達,2023年年初政府一般債務、專項債務限額與余額情況和2022年年末情況一致,暫無變動)
(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情況
2022年,省轉貸新增債務限額21.4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限額1.21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0.26億元,據此,發行一般債券1.21億元,專項債券20.26億元 ,分別是臨湘市釣具(浮標)電商物流倉儲園建設項目0.72億元,臨湘市2022年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億元,臨湘市醫共體建設項目2億元,臨湘工業園沿江化工企業退出、轉型升級發展項目10億元,中非工貿合作產業園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項目5.44億元,平均期限15年,平均利率3.18%.
(三)地方政府債務還本付息情況
2022年償還地方政府債券本金0億元,其中一般債券0億元,專項債債券0億元,支付地方政府債券利息1.21億元 ,其中一般債券利息0.68億元,專項債券利息0.53億元。
三、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一)、工作開展情況
1、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目標管理。
2022年績效目標申報實現了與預算編制同申報、同審核、同批復。全市191家預算單位申報了部門整體支出績效目標,169家預算單位申報了項目支出績效目標,預算績效目標申報審核工作繼續引入政犇、公眾、恒興會計事務所等3家第三方服務機構。
2、加強績效事中監控。2022年我們計劃對9個項目資金進行重點監控,對157個項目資金進行常規監控,至2022年底已完成100%,監控結果已應用
3、督促單位自評及財政重點評價
2022年4--8月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績效自評檢查督促191家單位完成2021年自評并自行公開,對16家單位(項目)開展了重點抽查,督促1家單位整改并落實。9月份根據岳陽市局工作安排,對臨湘市三峽水資源PPP項目((涉及金額8.9億)開展了績效評價。
4、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
根據2021年度重點績效評價報告涉及存在的問題與建議,督促1家預算單位對1個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落實整改;
5、積極配合省、市重點評價工作
省廳對2021年度所有省級專項資金進行了績效評價,我市涉及14項專項資金,其中現場評價4次。我股室積極協調業務股室及相關主管部門、項目單位做好申報、自評、資料收集等迎接工作,并及時完成相關資料上報。
(二)、2023年工作打算
1、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增加編報績效目標的項目和部門至所有預算單位,績效管理模塊全面上線
2、加強績效目標審核和績效跟蹤監控。市本級財政和預算部門都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推動鄉鎮級績效管理工作;擴大評價的項目數量和資金規模。
3、開展財政支出事前評估,將績效管理工作形成閉環管理。
4、結果應用全面突破。所有評價結果都反饋給被評價單位,增強支出責任;實現績效報告及評價結果在本部門范圍內的全面公開,擴大向社會公開的范圍,強化社會監督。建立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相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建立財政與審計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協同聯動機制。
5、做好省財政廳與市財政局交辦的其他日常工作。
四、三公情況說明
2023年度我市“三公”經費預算1288.32萬元,2022年“三公”經費預算1707.07萬元,2023年比2022年“三公”經費預算減少418.75萬元,下降24.53%。具體情況如下:公務接待費2023年預算數為694.42萬元,2022年預算數為963.81萬元,2023年比2022年公務接待費預算減少269.39萬元,下降27.95%。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2023年預算數為593.9萬(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費593.9萬元),2022年預算數為742.26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費742.26萬元),2023年比2022年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算減少了148.36萬元,下降19.9%,增長的原因是臨湘交通運行執法大隊增加了執法車輛的購置。因公出國(境)費用2023年預算數為0萬元。“三公”經費總體來講2023年比2022年預算安排下降24.53%,主要原因是我市各單位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等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繼續嚴控“三公”經費。
五、國有資本經營情況說明
由于我市原國有工商企業均已實施破產關閉改制,目前,除融資平臺公司外,我市不存在市屬國有企業,因此,經市政府研究同意,我市暫不需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已報人大審批通過。
第四部分 扶貧資金
一、2023年鄉村振興資金情況說明
2022年安排了財政扶貧資金2630.63萬元,用于行業幫扶資金485.03萬元,財政專項配套資金1573.6萬元,扶貧專項工作經費572萬元。
2023年預算了1560萬元,用于行業銜接資金510萬元,財政專項配套資金890萬元,扶貧專項工作經費160萬元。以上所有資金文件都通過政府門戶網站“轉移支付”公開(含扶貧資金完整的分配方案和相關政策辦法)
二、財政扶貧資金相關政策辦法
1、臨湘市財政局關于印發《臨湘市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臨財農[2017]22號)
2、關于印發《湖南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湘財農〔2021〕10號)
三、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明細
臨湘市扶貧專欄:http://www.zx2012.cn/24733/26657/36995/39229/39233/57965/index.htm
http://www.zx2012.cn/24733/26657/36995/39239/39240/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