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部分臨湘市財政局(匯總)概況
一、部門職責
二、機構設置
第二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第三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九、關于機關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的說明
第四部分名詞解釋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臨湘市財政局(匯總)概況
一、部門職責
(一)組織貫徹執行國家財稅方針政策,擬訂和執行全市財政政策、改革方案,指導全市財政工作;分析預測宏觀經濟形勢,參與制定各項宏觀經濟政策,提出運用財稅政策實施宏觀調控和綜合平衡社會財力的建議;擬訂和執行市與鄉鎮,政府與企業的分配政策,完善鼓勵公益事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二)起草財政、財務、會計管理等規范性文件草案,制定和執行財政、財務、會計管理的制度及辦法。
(三)承擔市本級各項財政收支管理的責任。負責編制年度市本級預決算草案并組織執行。代編全市財政收支預算,匯總全市財政總決算;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市本級、全市預算及其預算執行情況,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財政總決算。組織制定市本級經費開支標準、定額,負責審核批復部門(單位)的年度預決算。完善轉移支付制度,推進財政體制改革。
(四)負責政府非稅收入管理,負責政府性基金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制度,把所有非稅收入納入預算;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按規定管理財政票據;按規定管理彩票市場,制定彩票監督管理政策和有關辦法,會同有關部門監督和管理彩票公益金,管理其他彩票資金。
(五)組織制定國庫管理制度、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指導和監督市本級國庫業務,按規定開展國庫現金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政府采購制度并監督管理。
(六)貫徹執行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稅收調整政策,反饋政策執行情況,提出調整建議。研究制定市級管理權限內有關稅收政策及稅收政策調整方案并組織實施。
(七)負責制定全市行政、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按規定管理行政、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制定需要全市統一規定的開支標準和支出政策。負責財政預算內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非貿易外匯管理。
(八)負責審核和匯總編制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草案,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制度和辦法,組織實施企業財務制度,負責全市各投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工作,按規定管理資產評估處置工作。
(九)負責辦理和監督市財政的經濟發展支出、市級政府性投資項目的財政撥款,參與擬訂市建設投資的有關政策,組織實施基本建設財務制度,負責有關政策性補貼和專項儲備資金財政管理工作。
(十)會同有關部門管理市財政涉農惠農資金、社會保障和就業及醫療衛生支出,組織實施社會保障資金(基金)的財務管理制度,編制市社會保障預決算草案。
(十一)貫徹執行政府內外債務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辦法,防范財政風險。負責統一管理市政府外債,制定基本管理制度。按規定管理外國政府和國際金融組織貸(贈)款。承擔財稅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具體工作。
(十二)負責管理全市的會計工作,監督和規范會計行為,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組織實施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指導和監督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社會審計。負責中介機構從事代理記賬業務審批、代理記賬機構年度報批、政府采購投訴處理。
(十三)貫徹執行國家財政政策和制度;監督檢查財稅法律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反映財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違紀違規問題,提出加強財政管理的政策和建議。
(十四)負責財政性資金項目的投資評審和政府采購監管,節約使用財政性資金。統一領導和監督指導全市鄉鎮財政管理、政府采購和農業綜合開發工作。
(十五)嚴格執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重點推進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等信息公開。
(十六)負責制定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規章制度,按規定管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
(十七)調查研究我市鄉鎮財政運行情況,制訂我市鄉鎮財政管理有關制度和細則,負責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和決算。
(十八)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礦產資源費收征收管理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擬定并組織實施我市礦產資源費收集中征收管理的具體辦法。
(十九)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機構設置及決算單位構成
(一)內設機構設置
臨湘市財政局內設機構包括:辦公室、綜合規劃股、財政監督股、政府采購監督股、國庫股、經建股、教科文、金融債務股、績效評價股、會管股、農業股、稅政法規股、社保股、外經股、信息股、行政政法股、預算股、政工股、綜合改革辦、企業與資產股。
局所屬事業機構包括:國庫集中支付中心、鄉鎮財政服務中心、財政事務中心、國有資產服務中心、投資評審中心、中華會計函授學校臨湘站、信用資金管理站、工資統發中心、工業園區財務管理中心、重點工程建設財務管理中心。
臨湘市財政事務中心內設機構包括:辦公室、綜合股、非稅結算室、礦產資源稅費結算室、票證室、財務室、監控室、征管股、執法稽查股、征管股,共10個股室。
中心所屬市級鄉鎮服務所包括:長塘服務所、詹橋服務所、白云石山服務所、白云北山服務所、馬家橋服務所、灰山服務所、共6個。
(二)決算單位構成。
臨湘市財政局2020年部門決算匯總公開單位構成包括:局機關本級、財政事務中心決算。
第二部分
臨湘市財政局(匯總)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見附表)
第三部分
臨湘市財政局(匯總)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收、支總計2,830.67萬元,與2019年相比,增加12.6萬元,增長0.45%。主要原因是人員結構調整。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收入合計2,827.6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2827.67萬元,占100%;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占0%;事業收入0萬元,占0%;經營收入0萬元,占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占0%;其他收入0萬元,占0%。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支出合計2,830.17萬元,其中:基本支出2,677.17萬元,占94.59%;項目支出153萬元,占5.41%;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占0%;經營支出0萬元,占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占0%。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2830.67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加12.6萬元,增長0.45%。主要原因是人員結構調整。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2830.17萬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與上年相比,財政撥款支出增加14.78萬元,增長0.52%。主要原因是人員結構調整。
(二)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結構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2830.17萬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2511.85萬元,占88.75%;科學技術(類)支出25萬元,占0.88%;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174.44萬元,占6.16%;住房保障(類)支出118.88萬元,占4.2%;
(三)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為2610.94萬元,支出決算為2,830.17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8.4%。其中: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政府辦公廳 (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款)其他政府辦公廳 (室)及相關機構事務(項)。
年初預算為381.74萬元,支出決算為380.82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9.76%,決算數小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人員結構調整。
2、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行政運行(項)。
年初預算為1468.81萬元,支出決算為1498.5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2.02%,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人員結構調整。
3、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 一般行政管理事務(項)。
年初預算為483萬元,支出決算為15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31.68%,決算數小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4、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財政監察(項)。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5、一般公共服務(類)財政事務(款)其他財政事務支出(項)。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17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6、一般公共服務(類)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款)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項)。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352.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7、科學技術支出(類)技術研究與開發(款)其他技術研究與開發支出(項)。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2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項)。
年初預算為158.51萬元,支出決算為158.51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決算數與年初預算數一致。
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撫恤(款)死亡撫恤(項)。
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5.9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決算對該類款項進行了細分調整。
10、住房保障支出(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
年初預算為118.88萬元,支出決算為118.8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決算數與年初預算數一致。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基本支出2,677.17萬元,其中:人員經費2,027.55萬元,占基本支出的75.73%,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職業年金繳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其他社會保障繳費、住房公積金、醫療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補助、獎勵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649.62萬元,占基本支出的24.27%,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用、稅金及附加費用、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公務用車購置、其他交通工具購置、文物和陳列品購置、無形資產購置、其他資本性支出、贈與。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77.82萬元,支出決算為38.94萬元,完成預算的50.04%,其中:
無因公出國(境)費支出預算與決算;
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預算為5.82萬元,支出決算為4萬元,完成預算的68.73%,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實際支出比預算有所節約。與上年相比減少1.82萬元,減少31.27%,減少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支出比上年有所壓減。
公務接待費支出預算為72萬元,支出決算為34.94萬元,完成預算的48.53%,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實際支出比預算有所節約。與上年相比減少16.39萬元,減少33.23%,減少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支出比上年有所壓減。
(二)“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4萬元,占10.27%;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34.94萬元,占89.73%。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34.94萬元,全年共接待來訪團組410個,來賓3570人次,主要是與有關單位交流工作情況及接受相關部門檢查指導工作發生的接待支出。
3、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為4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更新公務用車0輛。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4萬元,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單位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2輛。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2020年本單位無政府性基金收支。
九、關于機關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本部門2020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649.62萬元。比年初預算數增加193.7萬元。增長42.49%,主要原因是:根據差旅費管理辦法調整差旅費報銷標準,導致差旅費較往年增長。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2020年本部門開支會議費6.26萬元,用于召開市級決算表彰會議,全市各部門及鄉鎮站所非稅征管進度講評等,人數約510人,內容為決算工作情況及決算優秀單位表彰等;開支培訓費7.62萬元,用于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培訓,人數555人,內容為政府采購業務培訓、鄉鎮財務業務培訓、非稅法律知識與業務培訓等。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本部門2020年度政府采購支出總額30.56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21.56萬元、政府采購工程支出0 萬元、政府采購服務支出9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0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額的0%。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有情況說明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單位共有車輛2輛,其中,主要領導干部用車0輛,機要通信用車0輛、應急保障用車0輛、執法執勤用車2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2臺(套)。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的說明
(一)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我局組織對“鄉鎮財政建設項目”“支農政策培訓”等8個項目開展了部門評價,涉及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42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0%。
(二)部門決算中項目績效自評結果。
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2020年度部門決算量化考評基本合格,本單位本年度項目績效自評結果為良好。
(三)以部門為主體開展的重點績效評價結果。
我單位年度績效目標均已完成,本單位本年度項目重點績效自評結果為合格,所有專項的日常財務管理均按單位相關管理制度執行,建立了工作有計劃、實施有方案、日常有監督的管理機制,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效能得到了提高。
通過自查的情況來看,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能認真組織實施項目規劃設計編制工作,實行專戶管理;專項資金嚴格用于申報的專門項目,無截流、擠占、挪用、抽逃資金問題;會計核算真實、規范,無違反財經紀律的其他問題。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上年結轉和結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按有關規定繼續使用的資金。
年末結轉和結余資金: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要延遲到以后年度按有關規定繼續使用的資金。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類):是指用于人大、政協、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財政事務、稅收事務、審計事務、人力資源事務、紀檢監察事務、商貿事務、工商行政管理事務、質量技術監督與檢驗檢疫事務、民族事務、檔案事務、民主黨派及工商聯事務、群眾團體事務、黨委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組織事務、宣傳事務、統戰事務、其他一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科學技術支出(類):是指用于科學技術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是指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指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統一管理的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經費。
住房保障支出(類):是指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基本支出:指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支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三公”經費:指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政府采購 :是指國家各級政府為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目的,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
工資福利支出: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基本工資:反映按規定發放的基本工資,包括公務員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機關工人的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各類學校畢業生試用期(見習期)工資、新參加工作工人學徒期、熟練期工資;軍隊(武警)軍官、文職干部的職務(專業技術等級)工資、軍銜(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軍齡工資;軍隊士官的軍銜等級工資、基礎工資和軍齡工資等。
津貼補貼:反映經國家批準建立的機關事業單位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機關工作人員地區附加津貼、機關工作人員崗位津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等。
獎金:反映機關工作人員年終一次性獎金。
伙食補助費:反映單位發給職工的伙食補助費,如誤餐補助等。
績效工資:反映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績效工資。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反映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代扣的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在此科目反映。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反映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反映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軍隊(含武警)為軍人繳納的傷亡、退役醫療等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反映行政事業單位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規定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以及規定比例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
其他工資福利支出:反映上述項目未包括的人員支出,如各種加班工資、病假兩個月以上期間的人員工資、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公務員及參照和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轉入企業工作并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后給予的一次性補貼等。
商品和服務支出: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戰略性和應急儲備支出)。
辦公費:反映單位購買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日常辦公用品、書報雜志等支出。
印刷費:反映單位的印刷費支出。
水費:反映單位支付的水費、污水處理費等支出。
電費:反映單位的電費支出。
郵電費:反映單位開支的信函、包裹、貨物等物品的郵寄費及電話費、電報費、傳真費、網絡通訊費等。
差旅費:反映單位工作人員出差發生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費和市內交通費。
維修(護)費:反映單位日常開支的固定資產(不包括車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維護費用,網絡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費用,以及按規定提取的修購基金。
租賃費:反映租賃辦公用房、宿舍、專用通訊網以及其他設備等方面的費用。
會議費:反映會議中按規定開支的住宿費、伙食費、會議室租金、交通費、文件印刷費、醫藥費等。
培訓費:反映除因公出國(境)培訓費以外的各類培訓支出。
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勞務費:反映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勞務費用,如臨時聘用人員、鐘點工工資,稿費、翻譯費,評審費等。
委托業務費:反映因委托外單位辦理業務而支付的委托業務費。
工會經費:反映單位按規定提取的工會經費。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反映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橋過路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
其他交通費用:反映單位除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外的其他交通費用。如公務交通補貼,租車費用、出租車費用,飛機、船舶等的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等。
稅金及附加費用:反映單位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應負擔的稅金及附加費用,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附加等。
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反映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行政賠償費和訴訟費、國內組織的會員費、來訪費、廣告宣傳、其他勞務費及離休人員特需費、公用經費等。
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反映政府用于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
撫恤金:反映按規定開支的烈士遺屬、犧牲病故人員遺屬的一次性和定期撫恤金,傷殘人員的撫恤金,離退休人員等其他人員的各項撫恤金。
生活補助:反映按規定開支的優撫對象定期定量生活補助費,退役軍人生活補助費,行政事業單位職工和遺屬生活補助,因公負傷等住院治療、住療養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長期贍養人員補助費,由于國家實行退耕還林禁牧舍飼政策補償給農牧民的現金、糧食支出,對農村黨員、復員軍人以及村干部的補助支出,看守人員和犯人的伙食費、藥費等。
獎勵金:反映政府各部門的獎勵支出,如對個體私營經濟的獎勵、計劃生育目標責任獎勵、獨生子女父母獎勵等。
辦公設備購置:反映用于購置并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納入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辦公家具和辦公設備的支出,以及按規定提取的修購基金。
專用設備購置:反映用于購置具有專門用途、并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納入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各類專用設備的支出。如通信設備、發電設備、交通監控設備、衛星轉發器、氣象設備、進出口監管設備等,以及按規定提取的修購基金。
機關運行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包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 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 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第五部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