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部門決算
目 錄
第一部分臨湘市應急管理局概況
一、部門職責
二、機構設置
第二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九、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第三部分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九、關于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用情況說明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說明
第四部分名詞解釋
第五部分附件
第一部分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概況
一、部門職責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是臨湘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為正科級單位,加掛臨湘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牌子。主要職能是:
(一)負責應急管理工作,指導全市各地各部門應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和綜合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二)貫徹實施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規程和標準,組織編制全市應急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組織起草相關規范性文件草案,組織擬訂相關政策、規程和標準并監督實施。
(三)指導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分級應對制度,組織編制臨湘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綜合協調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推動應急避難設施建設。
(四)牽頭推進全市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負責信息傳輸渠道的規劃和布局,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
(五)組織指導協調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應急救援,承擔應對一般及以上災害指揮部工作,綜合研判突發事件發展態勢并提出應對建議,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的負責同志組織一般及以上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六)統一協調指揮各類應急專業隊伍,建立應急協調聯動機制,推進指揮平臺對接,負責做好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參與應急救援相關銜接工作。
(七)統籌全市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負責消防、森林火災撲救、抗洪搶險、地震和地質災害救援、生產安全事故救援等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指導地方及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八)負責全市消防管理有關工作,指導地方消防監督、火災預防、火災撲救等工作。
(九)指導協調全市森林火災、水旱災害、地震和地質災害等防治工作,負責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工作,指導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十)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災情核查、損失評估、救災捐贈工作,按權限管理、分配中央、省、岳陽市下達和市級救災款物并監督使用。
(十一)承擔市安全生產委員會日常工作,依法行使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職權,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市政府有關部門和各鎮(街道)、工業園管委會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巡查、考核工作。
(十二)按照分級、屬地原則,依法監督檢查工礦商貿生產經營單位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情況及其安全生產條件和有關設備(特種設備除外)、材料、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負責監督管理工礦商貿行業市屬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依法組織和指導監督實施安全生產準入制度。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和煙花爆竹、非煤礦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十三)依法組織指導生產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監督事故查處和責任追究落實情況。組織開展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的調查評估工作。
(十四)開展應急管理對外交流與合作,組織參與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等突發事件的對外救援工作。
(十五)制定全市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裝備規劃并組織實施,會同市商務糧食局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信息平臺和調撥制度,在救災時統一調度。
(十六)負責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組織指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廣應用和信息化建設工作。
(十七)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日常工作,協調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的相關工作,組織執行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相關流域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省、岳陽市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示、命令。
(十八)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九)職能轉變。市應急局應加強、優化、統籌全市應急能力建設,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一是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提高全市應急管理水平和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風險。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加強應急預案演練,增強全民防災減災意識,提升公眾知識普及和自救互救技能,切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三是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
二、機構設置及決算單位構成
(一)內設機構設置。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內設機構包括:辦公室、應急指揮中心(地質災害救援股)、災害防治管理股、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股、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股、工貿行業和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股、安全生產綜合協調股、風險監測與綜合減災股(調查評估和統計股)、行政審批和政策法規股、規劃財務股、救災和物資保障股、政工室。下屬機構包括:臨湘市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臨湘市地震辦、臨湘市應急救援信息中心、臨湘市安全生產和應急服務中心。
(二)決算單位構成。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部門決算匯總公開單位構成包括:局機關本級決算,其中4個二級機構,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大隊、地震辦、應急救援信息中心、安全生產和應急服務中心,財務由本局機關統一核算。
第二部分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度部門決算表(見附表)
第三部分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度部門決算情況說明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收、支總計3982.15萬元,與2019年相比,收、支總計增加2503.98萬元,增長169.4%。主要原因是中央和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綜合應急指揮平臺項目建設資金、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樓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增加。
二、收入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收入合計3387.38萬元,其中:財政撥款收入3387.38萬元,占100%,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占0%;事業收入0萬元,占0%;經營收入0萬元,占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占0%;其他收入0萬元,占0%。
三、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本年支出合計2261.75萬元,其中:基本支出700.19萬元,占30.96%;項目支出1561.55萬元,占69.04%,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占0%;經營支出0萬元,占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占0%。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3982.15萬元,與2019年相比,財政撥款收、支總計增加2503.98萬元,增長169.4%。主要原因是中央和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綜合應急指揮平臺項目建設資金、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樓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增加。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2261.75萬元,占本年支出合計的100%。與2019年度相比,財政撥款支出增加1378萬元,增長156.03%,主要原因是中央和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下撥、綜合應急指揮平臺項目建設資金、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樓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撥付,導致財政撥款支出增加。
(二)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結構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2261.75萬元,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般公共服務(類)支出219.16萬元,占9.69%;社會保障和就業(類)支出41.29萬元,占1.83%;農林水(類)支出94萬元,占4.16%;住房保障(類)支出30.96萬元,占1.37%;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類)支出1876.33萬元,占82.95%。
(三)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2020年度財政撥款支出年初預算為715.94萬元,支出決算為2261.75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315.91%。其中:
1.一般公共服務(類)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款)行政運行(項),年初預算為152.61萬元,支出決算為181.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18.8%,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公開招考了6名工作人員,因年末預算調整,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2.一般公共服務(類)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款)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37.8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聘請專家咨詢服務專項經費、三級干部會表彰先進個人等支出,因本年追加資金未納入年初預算,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款)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項),年初預算為41.29萬元,支出決算為41.29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決算數與年初預算數一致。
4.農林水支出(類)農業農村(款)其他農業農村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80萬元,完成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災害(地質災害)救災資金下撥,因下達指標時間較晚,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5.農林水支出(類)其他農林水支出(款)其他農林水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2019年重大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資金,因下達指標時間較晚,導致轉移支付跨年度下撥。
6.住房保障支出(類)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積金(項),年初預算為30.96萬元,支出決算為30.96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0%,決算數與年初預算數一致。
7.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應急管理事務(款)行政運行(項),年初預算為482.08萬元,支出決算為446.64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2.65%,決算數小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壓縮經費開支,用以彌補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建設、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設施建設資金自籌部分。
8.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應急管理事務(款)安全監管(項),年初預算為9萬元,支出決算為8.48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94.22%,決算數小于年初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壓縮經費開支,用以彌補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建設、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設施建設資金自籌部分。
9.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應急管理事務(款)其他應急管理支出(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852.67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防汛帳篷和防汛物資采購、綜合應急指揮平臺建設項目、辦公樓維修改造及附屬設施建設等支出,因本年追加資金未納入年初預算,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10.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地震事務(款)地震監測(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8.53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地震臺維修改造支出,因本年追加資金未納入年初預算,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11.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自然災害救災及恢復重建支出(款)中央自然災害生活補助(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40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冬春臨時生活救助資金下撥,因下達指標時間較晚,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12.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自然災害救災及恢復重建支出(款)自然災害救災補助(項),年初預算為0萬元,支出決算為150萬元,完成年初預算的0%,決算數大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災害救災資金下撥,因下達指標較晚,實際支出高于預算。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2020年度財政撥款基本支出700.19萬元,其中:人員經費415.83萬元,占基本支出的59.39%,主要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績效工資、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職業年金繳費、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公務員醫療補助繳費、其他社會保障繳費、住房公積金、醫療費、其他工資福利支出、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醫療費補助、獎勵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公用經費284.36萬元,占基本支出的40.61%,主要包括辦公費、印刷費、咨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用、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托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其他交通費用、稅金及附加費用、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信息網絡及軟件購置更新、公務用車購置、其他交通工具購置、文物和陳列品購置、無形資產購置、其他資本性支出、贈與。
七、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情況說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預算為18.8萬元,支出決算為17.73萬元,完成預算的94.31%,其中:
無因公出國(境)費支出預算與決算;
無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預算與決算;
公務接待費支出預算為18.8萬元,支出決算為17.73萬元,完成預算的94.31%,決算數小于預算數的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實際支出比預算有所節約。與上年相比減少0.1萬元,減少0.54%,減少主要原因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厲行節約要求,從嚴控制“三公”經費開支,全年支出比上年有所壓減。
(二)“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說明。
2020年度“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決算中,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0萬元,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0萬元,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17.73萬元,占100%。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全年安排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累計0人次.
2、公務接待費支出決算為17.73萬元,其中:其他國內公務接待支出17.73萬元。主要用于與有關單位交流工作情況及接受相關部門檢查指導工作發生的接待支出。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共接待國內公務接待批次127個、接待人次1266人次,主要是學習交流、檢查指導等公務活動、有公函的來訪人員發生的接待支出。
3、公務用車購置費及運行維護費支出決算為0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0萬元,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單位開支財政撥款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為0輛。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支出決算情況
2020年本單位沒有使用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收支。
九、關于機關運行經費支出說明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機關運行經費支出284.36萬元。與年初預算數持平。
十、一般性支出情況
2020年本部門開支會議費7.88萬元,用于召開安委會全體成員會、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自然災害防治工作、防汛抗旱調度會等,人數717人,內容為年度工作講評布置、防汛抗旱救災調度、會商等。
十一、關于政府采購支出說明
臨湘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度政府采購支出總額12.7萬元,其中:政府采購貨物支出12.7萬元,占政府采購支出總金額的比重為100%。
十二、關于國有資產占有情況說明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本單位共有車輛0輛,其中,主要領導干部用車0輛,機要通信用車0輛、應急保障用車0輛、執法執勤用車0輛、特種專業技術用車0輛、其他用車0輛;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通用設備0臺(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專用設備0臺(套)。
十三、關于2020年度預算績效情況的說明
(一)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情況。
根據預算績效管理要求,我局組織對2020年度一般公共預算項目支出全面開展績效自評,共涉及項目7個,資金1561.55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00%。
(二)部門決算中項目績效自評結果。
根據年初設定的績效目標,2020年部門決算中項目績效自評得分為94.4分,自評結果為良好。
(三)以部門為主體開展的重點績效評價結果。
我局2020年度績效目標均已完成,以部門為主體開展的重點績效評價結果為合格。所有專項的日常財務管理均按單位相關管理制度執行,建立了工作有計劃、實施有方案、日常有監督的管理機制,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效能得到了提高。
通過自查的情況來看,單位領導高度重視,能認真組織實施項目規劃設計編制工作,實行專戶管理;專項資金嚴格用于申報的專門項目,無截流、擠占、挪用、抽逃資金問題;會計核算真實、規范,無違反財經紀律的其他問題。
第四部分 名詞解釋
財政撥款收入:指本級財政當年撥付的資金。
上年結轉和結余: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結轉到本年按有關規定繼續使用的資金。
年末結轉和結余資金:指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預算安排、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無法按原計劃實施,需要延遲到以后年度按有關規定繼續使用的資金。
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類):是指用于人大、政協、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發展與改革事務、統計信息事務、財政事務、稅收事務、審計事務、人力資源事務、紀檢監察事務、商貿事務、工商行政管理事務、質量技術監督與檢驗檢疫事務、民族事務、檔案事務、民主黨派及工商聯事務、群眾團體事務、黨委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組織事務、宣傳事務、統戰事務、其他一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是指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歸口管理的行政單位離退休,指離退休人員管理機構統一管理的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經費。
農林水支出(類):是指用于農林水事務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住房保障支出(類):是指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類):是指用于反映政府用于自然災害防治、安全生產監管及應急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包括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和特定的工作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的支出。
基本支出:指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支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和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三公”經費:指用財政撥款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出國(境)的住宿費、旅費、伙食補助費、雜費、培訓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租用費、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政府采購 :是指國家各級政府為從事日常的政務活動或為了滿足公共服務的目的,利用國家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借款購買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政府采購不僅是指具體的采購過程,而且是采購政策、采購程序、采購過程及采購管理的總稱,是一種對公共采購管理的制度。
工資福利支出:反映單位開支的在職職工和編制外長期聘用人員的各類勞動報酬,以及為上述人員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等。
基本工資:反映按規定發放的基本工資,包括公務員的職務工資、級別工資;機關工人的崗位工資、技術等級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各類學校畢業生試用期(見習期)工資、新參加工作工人學徒期、熟練期工資;軍隊(武警)軍官、文職干部的職務(專業技術等級)工資、軍銜(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軍齡工資;軍隊士官的軍銜等級工資、基礎工資和軍齡工資等。
津貼補貼:反映經國家批準建立的機關事業單位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機關工作人員地區附加津貼、機關工作人員崗位津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特殊崗位津貼補貼等。
獎金:反映機關工作人員年終一次性獎金。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反映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代扣的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不在此科目反映。
職業年金繳費:反映機關事業單位實際繳納的職業年金支出。由單位代扣的工作人員職業年金繳費,不在此科目反映。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反映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
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反映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軍隊(含武警)為軍人繳納的傷亡、退役醫療等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反映行政事業單位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規定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以及規定比例為職工繳納的住房公積金。
商品和服務支出:反映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支出、戰略性和應急儲備支出)。
辦公費:反映單位購買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日常辦公用品、書報雜志等支出。
印刷費:反映單位的印刷費支出。
咨詢費:反映單位咨詢方面的支出。
手續費:反映單位支付的各類手續費支出。
水費:反映單位支付的水費、污水處理費等支出。
電費:反映單位的電費支出。
郵電費:反映單位開支的信函、包裹、貨物等物品的郵寄費及電話費、電報費、傳真費、網絡通訊費等。
取暖費:反映單位取暖用燃料費、熱力費、爐具購置費、鍋爐臨時工的工資、節煤獎以及由單位支付的未實行職工住房采暖補貼改革的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宿舍取暖費。
物業管理費:反映單位開支的辦公用房以及未實行職工住宅物業服務改革的在職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宿舍等的物業管理費,包括綜合治理、綠化、衛生等方面的支出。
差旅費:反映單位工作人員出差發生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費和市內交通費。
維修(護)費:反映單位日常開支的固定資產(不包括車船等交通工具)修理和維護費用,網絡信息系統運行與維護費用,以及按規定提取的修購基金。
租賃費:反映租賃辦公用房、宿舍、專用通訊網以及其他設備等方面的費用。
會議費:反映會議中按規定開支的住宿費、伙食費、會議室租金、交通費、文件印刷費、醫藥費等。
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勞務費:反映支付給單位和個人的勞務費用,如臨時聘用人員、鐘點工工資,稿費、翻譯費,評審費等。
委托業務費:反映因委托外單位辦理業務而支付的委托業務費。
工會經費:反映單位按規定提取的工會經費。
福利費:反映單位按規定提取的福利費。
其他交通費用:反映單位除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外的其他交通費用。如公務交通補貼,租車費用、出租車費用,飛機、船舶等的燃料費、維修費、保險費等。
稅金及附加費用:反映單位提供勞務或銷售產品應負擔的稅金及附加費用,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和教育附加等。
其他商品和服務支出:反映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行政賠償費和訴訟費、國內組織的會員費、來訪費、廣告宣傳、其他勞務費及離休人員特需費、公用經費等。
辦公設備購置:反映用于購置并按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納入固定資產核算范圍的辦公家具和辦公設備的支出,以及按規定提取的修購基金。
機關運行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包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運行用于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行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第五部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