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不斷擴張 產業結構仍需優化
--2018年上半年臨湘市GDP完成情況分析
2018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致力于經濟穩定發展。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8.3億元,同比增長7.9%,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升0.3 個百分點,在岳陽六縣(市)排第3位。
一、GDP基本情況
(一)從產業結構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5.2億元,同比增長3.9%,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75.8億元,同比增長7.9%,拉動GDP增長4.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7.3億元,同比增長9.5%,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8:59.1:29.1。
——第一產業:上半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12.2億元,增長2.9%;林業產值1.18億元,增長5.8%;畜牧業產值8.05億元,下降2.1%;漁業產值3.52億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28億元,增長7.5%。糧食總產量達到1.1萬噸,同比增長 1.7%。蔬菜產量18.3萬噸,下降7.9%;肉類總產量2.2萬噸,下降5.0%;家禽出欄114.96萬只、存欄157.13萬只,分別增長1.2%和0.2%。
——第二產業:從工業方面看,上半年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40.37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園區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32.45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的80.4%。1-6月,全市化學藥品原料藥、竹制品制造、茶葉制造發展迅速,共完成總產值2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7.8%、33.3%、31.9%。從建筑業方面看,1-6月完成建筑業總產值6.4億元,同比增長7.7%,對GDP的貢獻率為0.2%。
——第三產業:從第三產業主要行業看,比重最大的是其他服務業,上半年完成增加值22.5億元,增幅為12.5%,占GDP的比重為7.8%,拉動GDP增長2個百分點。其中營利性服務業完成增加值5.5億元,同比增長16.3%,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非營利性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7億元,同比增長11.1%,拉動GDP增長1.3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金融業增加值增幅9.9%,拉動GDP增長0.2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增長3.4%,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長5.4%,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二)從部分支撐指標看。1-6月,全市房地產銷售面積21.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3%,在岳陽六縣(市)居第一位。房地產從業人員698人,同比增長6.6%;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3502元,同比增長19.2%。財政八項支出22.1億元,同比增長10.1%。
二、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非常不利。GDP增速就是三次產業增速的加權平均數。根據近年來的情況,我市一產增速基本維持在4%左右,二產增速均在8%-9%之間,三產增速在10%左右。在三次產業中,兄弟縣市一產均保持在4%左右,每年升降幅度都很小,位次和占比多年變動不大,因此短期內我市一產占比偏高的局面很難調整,而一產居高不下,勢必長期擠占二三產占比份額,這就導致了產業結構不優。而三次產業中,我市第二產業對GDP的貢獻最大,占比達到了59.1%,三產次之,一產最小,反映出我市產業結構不優,成為了GDP保持較快增長的硬傷。
(二)財政八項支出增速低迷。財政八項支出是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核算的基礎數據,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是第三產業增加值和地區生產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核算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財政八項支出增速直接決定非營利性服務業經濟增速,進而影響第三產業和GDP的增長。我市上半年財政八項支出增速僅為10.1%,排岳陽六縣(市)第5位,比前4位增速低10個百分點以上,差距比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市第三產業和GDP的增速。
三、工作建議
(一)牢牢把握GDP核算基礎指標。為降低我市產業結構不優帶來的不利影響,核算GDP的基礎指標要共同發力,缺一不可。尤其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財政八項支出增速、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建筑業增加值增速等重點指標,對GDP增速更是起著關鍵作用,要確保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特別要高度重視與三產掛鉤的指標,確保提升三產占比。
(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發展。在我市GDP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過大,占比將近60%,不利于優化三次產業機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力發展壯大第三產業,重點發展商貿、文化產業、物流、金融、旅游、住宿餐飲、通訊等產業,積極穩妥發展房地產業,著力打造特色街區、專業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要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大力拓展旅游市場,加速生態、文化和鄉村旅游發展。同時,繼續加強相關數據的監控,為全市第三產業乃至全市GDP的增長形成有力的支撐。
(三)加大企業培育扶持及入規力度。當前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鎮(街道)對企業入規高度重視,但入規工作仍然相對薄弱。后期須加快出臺惠及四上企業的入庫培育獎勵機制,對積極配合入規入限的文化旅游、服務業、商貿、房地產、新興電商行業、消費熱點企業等企業以及大個體戶轉企業進庫的實行資金獎勵,并在企業的“上升期”提供政策允許的資質認定、審批辦理、稅收減免、貸款貼息、調度資金等支持,在企業的“低潮期”提供宏觀引導和技術指導,使企業度過發展瓶頸,不斷延長入庫企業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