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經濟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緊抓早落實好各項工作。1-9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市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經濟總量。1-9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85.62億元,同比增長7.7%,在岳陽六縣(市)排第5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12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98.73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7.77億元,同比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占比為10.3:53.2:36.5。
工業經濟。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44.73億元,同比增長13.16%;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79.57億元,同比增長8.7%,在岳陽六縣(市)排第4位。其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64.69億元,占規模增加值比重81.3%。
固定資產投資。1-9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29.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2%,在岳陽六縣(市)排第4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額10.61億元,同比下降20.7%;第二產業投資額77.88億元,同比增長31.2%;第三產業投資額41.21億元,同比下降9.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3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4%,在岳陽六縣(市)排第3位。分行業看,批發業3.96億元,同比增長10.1%;零售業48.52億元,同比增長10.4%;住宿業4.37億元,同比增長10.3%;餐飲業4.48億元,同比增長10.5%。
財政收入。1-9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84億元,同比增長20.2%,在岳陽六縣(市)排第3位;完成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收入4.79億元,同比下降3.3%,在岳陽六縣(市)排第4位。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0元,同比增長8.6%,在岳陽六縣(市)排第1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4元,同比增長8.7%,在岳陽六縣(市)排第3位。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盡管全市經濟運行較為平穩,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穩定因素。一是項目建設缺乏動力。一方面,項目入庫難度加大。由于國家和省局對5000萬以下的“小項目”入庫要求更加嚴格,必須提供項目立項、規劃選址、環評等前期手續以及現場施工圖片,對我市項目進度產生了一定影響。另一方面,項目儲備不足尤其是大項目缺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市投資增長。同時,1-9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3%,在岳陽六縣(市)排第4位,產業投資增速不高,也對我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二是第三產業發展不足。批零貿易、交通運輸、郵電、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雖穩定增長,但總量仍然偏小、發育不盡健全。金融、房地產、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型服務業受龍頭企業缺少整合、品牌效應尚未形成等多重因素制約,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沒有充分體現。尤其是其他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房地產從業人員和房地產從業人員報酬等指標增速均不理想,對第三產業的發展貢獻不足。三是新增“四上”企業偏少。今年以來我市“四上”單位申報數量偏少,截止目前,僅新增“四上”企業7家。同時,“四上”企業占比規模普遍偏小,即使有一些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但因為沒有辦理法人資格,沒有進入規上企業籠子,游離于統計監測之外,致使統計數據應統未統。
三、相關建議
一是強化項目調度。各部門單位對主管行業投資項目進行摸排清理統一上報,力爭有更多的項目進庫,盡快形成新的增量。實行限期簽約、限期開工、限期竣工,加快簽約項目落地建設、開工項目建成投產。同時,各部門之間數據信息要有效溝通和共享。二是著力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優化營銷環境,提升消費品位和檔次。借助“互聯網+”、電商等新型運營模式,搭建平臺,擴大商貿企業規模,同時,不斷發展小城鎮商貿業,拓寬農村消費渠道,有效拉動商貿企業的經濟效益。通過擴大商貿總量逐步提高營利性服務業占比,促使第三產業占比回歸合理區間。三是重視“四上”企業入庫。建議各行業主管部門充分利用月度、季度、年度集中入庫時機,重點做好規上工業、限額以上商貿業、建筑業、房地產業、重點服務業等企業入庫工作,成熟一家,申報一家,持續壯大全市“四上”經濟總量,通過“四上”總量的提升帶動全市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