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 )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分方案》的解讀
一、文件出臺的背景及意義
根據《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湘政發〔2018〕17號)、《岳陽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度工作方案》(岳生環委發[2020]3號),要求加快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利用,縣級城市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優化調整(劃分),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細化高污染燃料管控措施。2020年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收官之年,且我市城區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中一直比較靠后,為切實改善我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推動能源結構調整,發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實現環境保護、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的協調發展,需對臨湘市中心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進行劃分,編制《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分方案》。
二、文件起草依據和過程
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的劃分,是“氣化湖南”整體部署的體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湖南省“藍天保衛戰”實施方案(2018-2020年)》、《岳陽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工作方案》(岳環委辦函〔2018〕1號)、《岳陽市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臨湘市生態環境“十三五”規劃》、《臨湘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18年工作方案》等文件的具體要求,有利于加快推進臨湘市燃氣管道建設,減少城區煤炭消耗量;有利于鼓勵推動燃煤企業加快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向附近工業園區、重點耗煤企業集中供熱,推動供熱范圍內燃煤鍋爐淘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以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做好以控制增量,削減存量,以結構調整、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為主要措施,持續削減大氣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確保完成年度減排目標任務,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環境容量。
岳陽市生態環境局臨湘分局聘請技術單位湖南博咨環境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編制該方案,編制過程中征求了蔡吉偉市長等6位市級領導及發改局等9個相關單位意見,邀請了5名專家,召開了專家評審會,根據各位領導及各相關單位反饋意見,技術單位三次修改完善,形成了《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分方案》(送審稿)。
三、文件主要內容
本次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范圍為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為臨湘市首次劃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東至楊家沖水庫、季臺坡,西至五尖山森林公園邊界,南至三灣工業園南部、京港澳高速公路,北至武廣高速鐵路、白云礦區,面積36km2;除去水域部分后,劃分總面積為長安城區34.55km2。
根據《臨湘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及《臨湘工業園濱江產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關于中心城區的用地規劃,并結合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用地現狀情況,將中心城區(長安城區)中城市建成區中的居住用地、行政辦公用地、文化設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醫療設施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以及生態敏感區等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納入Ⅲ類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將中心城區(長安城區)中工業用地納入Ⅱ類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將臨湘市中心城區(長安城區)Ⅱ、Ⅲ類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以外的其他區域劃為I類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四、政策特點或創新舉措
開展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降低大氣環境污染風險,進一步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污染物減少環境空氣質量提升,將會為臨湘市吸引更多投資,并促進旅游產業和其他第三產業的發展,其間接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
禁燃區實施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關鍵環節,在產生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減少了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城市的空氣質量,促進了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