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臨環評【2022】4號
關于臨湘市誠進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填埋場2MW(4*500KW)沼氣發電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審批意見
臨湘市誠進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
你單位報送的《臨湘市生活垃圾填埋場2MW(4*500KW)沼氣發電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及相關附件材料已收悉。經研究,現批復如下:
一、為了消除填埋氣安全隱患,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臨湘市誠進生物質能發電有限公司擬投資1500萬元在臨湘市長安街道辦事處楊田村磨刀林組(臨湘市生活垃圾處理場內)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項目,收集范圍主要為附近已經封場的臨湘市老填埋場及現在正在填埋的臨湘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項目主要建設填埋氣收集系統、填埋氣預處理系統、燃氣發電機組及其配套設備、電力升壓及輸出系統以及其他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給排水均依托現有,污水處理依托臨湘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項目發電機組設計規模為2.0MW(4×500KW),年最大發電量約為1660萬kWh,最大年供電量為1580萬 kWh,全部并入國家電網銷售,接入系統電壓10kv。本次評價內容不包括對外的10KV的輸出線路工程和電力升壓站的電磁輻射內容。根據湖南永藍新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編制的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基本內容、結論和專家評審意見,從環境保護方面考慮,我局原則同意該環境影響報告表所列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工藝、地點和污染防治措施。
二、項目在建設和營運期間必須全面落實報告表中提出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并須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嚴格落實報告表中提出的各項揚塵、廢水、噪聲、固廢等防治措施。優化施工方案,科學規范施工,認真進行各鉆井處地表距離填埋場防滲層情況詳查,避免鉆井對填埋場防滲層的影響和破壞,防止填埋氣體進入管樁。
2、加強水污染防治。嚴格按“雨污分流、污污分流”原則,完善區域內雨污管網建設。生活污水和冷凝液依托臨湘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站處理達標后外排長安河。做好污水輸送管網、危險廢物暫存場所等重點部位的防滲、防漏、防腐工作,防止對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3、加強大氣污染防治。規范建設垃圾填埋氣預處理裝置,垃圾填埋氣經預處理后再進入發電機組。發電機尾氣經SCR脫硝凈化后再通過15m 排氣筒排放,外排廢氣執行《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以其它氣體燃料的燃氣輪機組相關標準限值。
4、加強噪聲污染防治。選用低噪聲設備,采取減震、隔聲、消聲等措施后,確保項目運營期廠界噪聲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
5、強化固廢處置措施。嚴格落實固廢管理各項要求,各類固廢分類收集,建設規范的暫存場所和管理臺帳。廢機油、廢催化劑等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安全處置并落實轉移聯單制度。
6、加強風險防范措施。設立環境管理機構,配備專職環保管理人員,建立健全的環境管理制度,落實企業監測、排污許可等要求,加強設施的運行管理,做好非正常工況下的污染防治措施,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制訂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加強風險防范措施,規范設置應急燃放火炬,貯備應急物資并組織演練,確保周邊環境安全。
三、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項目建成后應按規定程序實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由岳陽市臨湘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該項目的日常現場監管。
岳陽市生態環境局
2022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