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之火燃動湘北門戶
——臨湘市體育產業發展掃描
歐陽林 李 磊 沈磊勤 許德軍
[來源:湖南日報-07版 觀察 2022-09-17]
臨湘國際垂釣中心。
(臨湘市攝影家協會供圖)
臨湘市舉行競技垂釣比賽現場。
(臨湘市攝影家協會供圖)
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中,岳陽臨湘籍選手在青少年組武術散打、武術套路、拳擊及成年組太極拳等項目中獲8金1銀3銅。 陳仕林 攝
歐陽林 李 磊 沈磊勤 許德軍
9月的岳陽,是運動的、熱情的、拼搏的——湖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在此火熱舉行。
在這里,運動員們揮灑激情,奮力拼搏,斗志昂揚;岳陽人民則用熱情的懷抱,迎接這一份份屬于運動員的榮光,屬于東道主的榮光。
在這場運動會中,眾多岳陽籍運動員表現突出,成績斐然。其中,岳陽臨湘籍選手在青少年組武術散打、武術套路、拳擊及成年組太極拳等項目中獲8金1銀3銅。這讓臨湘人民,歡欣雀躍。
湘北門戶臨湘市,歷來高度重視體育工作,特別是田徑、武術兩塊金字招牌,數十年來熠熠生輝,成為聞名遐邇的體育強市,有“武術之鄉”“中國田徑之鄉”之稱。日前,從國家體育總局還傳來好消息,臨湘市被被授予“全國體育產業示范基地”,這成為2021年度湖南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這塊招牌,來之不易,也意義重大,它不僅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升級,還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數’和生活品質。”臨湘市委書記王文華興奮地說,近年來,臨湘市將體育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在發展體育產業過程中,突出與傳統優勢產業、優質生態資源和競技體育的深度融合,并制定相應配套政策,促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簇簇體育之火,正在這湘北門戶燃動。
以傳統優勢拉長產業鏈條
一段蘆葦原材料,經激光切割,幾秒鐘就能變成制作標身需要的形狀;再經上漆、打磨、烘干、涂裝等多道工序,一支精美如工藝品的臨湘浮標就制成了。近日,我們走進臨湘市漁我同樂魚具有限公司,見證那江湖地位非同一般的“臨湘浮標”。
只見貨架上,一只只浮標,長短不一,光滑如鏡,色彩靚麗,有的細身修長,有的圓肚飽滿,但都圖案精巧,形態有別,有棗核形、水滴形、紡錘形、錐形等。臨湘市浮標產業協會會長彭建榮說:“釣魚是門學問,選浮標也有講究。不同的魚,選用不同的浮標,如鯉魚釣底,用餌較大,選吃鉛大、標身胖的。浮標要靈敏,釣目變化大,視覺感應清晰,抓口就越準;能抗風浪,魚咬餌的信號傳遞得更真切。”
從歷史長河中走來,臨湘浮標也有過低迷時期,但該市深度挖掘本土“浮標+”產業,拉長浮標產業鏈條,構建了集生產銷售、電商物流、研發檢測、競技垂釣、休閑旅游等為一體的浮標(釣具)產業聯動發展體系。
目前,該市共有釣具全品類、帽服、運動鞋等體育用品生產企業1165家,體育用品經營商戶369家,其中電商主體269家,從業人員達3萬多人,全產業鏈年生產總值突破35.8億元。特別是臨湘浮標已占有國內80%以上的市場份額,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中國浮標之鄉”稱號。
以生態資源發展體育旅游
臨湘山清水秀,市域內江、河、湖、水庫遍布,水體資源十分豐富。如何結合體育產業特色發展經濟,這是擺在臨湘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做活水文章,擴大生態旅游“朋友圈”!隨著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和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全民健身、全域旅游等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以及健康理念、生活方式、消費觀念的不斷轉變,體育旅游迎來了加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該市決定,依托“一江兩湖三河四庫”優質水資源,做好“浮標+休閑垂釣”“浮標+游釣”“浮標+競技垂釣”結合文章,建成高標準的競技垂釣基地——臨湘國際垂釣中心,并開發一系列游釣產品,以生態資源發展體育旅游。
臨湘國際垂釣中心自2017年建成以來,每年承辦或舉辦國家級、省級釣魚賽事20余場,吸引上萬名釣手前來參賽,每年接待游客9.3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釣具銷售等相關產業實現綜合產值56.4億元。
“每當臨湘國際垂釣中心舉辦大型賽事的時候,臨湘市內中檔以上酒店真的是一房難求。”臨湘市浮標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李宏毅興奮地說,舉辦一場大型全國性競技垂釣比賽,光運動員就有300余人,再加上裁判員、親友團、發燒友,總人數不少于600人,這些人在臨湘期間要吃飯、要住宿,還要購買浮標等臨湘特產,這對本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
當前,該市已成功打造了聞名全國的“漫步江湖·游釣臨湘”體育運動名片,榮膺“中國休閑漁業旅游魅力城市”榮譽稱號,還通過舉辦浮標文化節、展銷會和競技垂釣等節會賽事活動,帶動了餐飲、文化、旅游等產業繁榮發展。
以競技體育筑牢產業底色
今年,湖南省第14屆運動會在岳陽舉行,其中武術散打、套路(青少年組)和太極拳(成年組)三個比賽項目由臨湘承辦。說起這些賽事,臨湘市文武學校校長陳青山滿臉自豪:“這些比賽項目選擇在臨湘舉行,這是對臨湘武術散打等競技體育實力的充分認可。”
而“8金1銀3銅”的比賽結果,也讓陳青山和所有臨湘人備感驕傲。
為了擦亮田徑、武術這兩塊金字招牌,打造體育產業最鮮明的底色,臨湘花了不少心思,也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培育武術、田徑體育后備人才是關鍵,我們臨湘將業余體校建在學校、建在訓練點上,將競技生、特長生納入陽光招生計劃,每年給臨湘二中30個田徑特招計劃,進一步加強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臨湘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宗才說。
該市財政每年投入經費100多萬元,用于購置訓練器材、保障運動員營養補給,為運動員的強化訓練、備戰賽事提供有力保障;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訓練模式,每年分十多批次組織運動員赴全國各地參加賽事交流,以賽代練、以賽促訓,不斷增強運動員的實戰水平。
臨湘還立足教練員、裁判員的選拔和培養,每年舉辦或選派優秀體育教師參加各級培訓學習活動,涌現出一批諸如田徑教練陳奇志、武術教練陳青山等優秀教練員,他們長年累月堅守體育教學一線,為該市體育事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5年來,該市組隊參加各級體育賽事,獲國際獎牌13金9銀9銅,省級及以上獎牌101金43銀42銅,田徑賽事團體總分穩居全國前8名,武術多次代表岳陽市參加全國及省級武術比賽,5次獲得省級武術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了大量體育專業人才。
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滿足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消費提質擴容、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強大動力,臨湘市委副書記、市長劉琦表示:“我們將繼續深入推進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不斷加強監督管理,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切實發揮好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助推臨湘體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