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沿江化工企業退出搬遷轉型工作情況
臨湘沿江1公里內有化工企業22家,其中關閉退出類12家、鼓勵搬遷類10家,分別占全省任務的34.28%、20.4%,是全省退出搬遷任務最重、唯一整園退出的地區。近年來,臨湘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守護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囑托,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如磐石的定力、久久為功的韌勁退出搬遷沿江化工企業,力破“化工圍江”困局,努力交出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美麗答卷,探索打造化工產業“升級版”的臨湘答案。我們的做法是:
一、用好政策“通道”,提高園區“含綠量”。充分利用上級政策支持體系,堅持“退、修、搬”同步發力、一體推進,為臨湘園區發展守住了“環保底線”、擦亮了“生態底色”、增添了“綠色底氣”。一是“超速”推進退出搬遷。始終堅持一份責任扛到底、一套班子抓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四個一”推進機制,自加壓力、全速推進化工企業退出搬遷工作。我市成功發行10億元沿江化工企業退出專項債券,爭取省級專項補助資金1.49億元,提前兩年完成22家沿江化工企業整體退出,其中10家在產企業全部入駐承接地(臨湘綠色化工產業園),實現了工作“零干擾”、企業“零信訪”、產業“零流失”,為全省化工企業退出“打好了樣”。二是“超常”推進污染治理。嚴格落實退出化工企業土壤調查與治理修復,“一企一策”制定土壤污染方案,堅決消除長江污染源。目前,安達化工企業已啟動土壤修復工作,其他企業正在開展土壤修復前期工作,力爭做到整體修復、整體規劃、整體保護。三是“超標”推進基礎配套。以空前力度、超前理念推進綠色化工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僅用16個月時間,投入10億元建設綠色化工產業園,先后完成供水、雨水、排污、蒸汽、氣防等15個項目;特勤消防站、危化停車場、燃氣管網等項目已開工建設。福爾程、維摩、三智等搬遷企業投入3.21億元配建安全、環保設施,企業污水、廢氣、固廢等處理能力全部高于國控標準。臨湘綠色化工產業園被省政府認定為全省首批10個化工園之一,并順利通過了國家應急部專家指導服務組、全省化工園區復核驗收,臨湘化工產業重獲新生、向陽而生。
二、調準發展“頻道”,提高產業“含金量”。牢牢把握臨湘高新區作為岳陽市乙烯煉化一體化下游項目承接地、醫藥原藥項目承接首選地、自貿區協同聯動區的定位,站位省市戰略層面謀劃、發展、升級產業,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新空間。一是拓展產業上規模。堅持“一名常委、一個部門、一套班子、一家企業”聯點幫扶機制,貼心幫扶10家搬遷企業建設,目前已有4家建成投產,其余6家有望年底投產。同時,搶抓化工產業向中部地區沿江縣市轉移的發展趨勢,面向全國開展產業鏈招商,現已入駐企業31家,總投資179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4個、50億元以上項目1個,3-5年內可望打造成產值500億元以上的省內一流園區。二是拓展效益強實力。建立了入園審核專家組,對簽約項目進行安全、環保、畝均效益全面把關,先后拒絕6家高風險、低效益企業。目前,10家搬遷企業都在工藝、技術上迭代更新,產品全部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年產值可達60億元、稅收5億元,較搬遷前分別增長3倍、8倍。新引進招商項目投資強度、畝均產值、畝均稅收分別在340萬元、400萬元、25萬元以上,力爭年內臨湘高新區進入全省“五好”園區考核前30位。三是拓展業態優布局。堅持“破舊立新、以退為進”的思路,啟動新一輪園區調區擴區工作,實行沿江片區“總體規劃、分片開發、滾動發展”,著力以化工企業退出落一“子”,帶動沿江片區活全“盤”。在原化工園區地塊投資6億元建成湖南首家中非工貿產業園一期工程,已有7家企業入園,二期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力爭打造國家級中非工貿合作產業示范園。搶先布局氫能產業,簽約引進總投資50億元的福氫氫能含氟新材料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0億元、稅收2億元。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產業,簽約引進總投資32億元的綠色低碳納米微晶材料制造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0億元、稅收7000萬元。乘勢發展醫藥原藥產業園,園區規劃用地3000畝,已入駐企業4家,力爭引進年產值10億元以上的企業4-5家,打造百億醫藥原藥產業園區。
三、搶占創新“賽場”,提高化工“含新量”。針對綠色化工企業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特性,旗幟鮮明引導、支持、激勵企業科技創新,持續推動創新要素向化工產業集聚,提高綠色化工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政策賦能強信心。制定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方案,把化工企業作為臨湘創新發展的“領跑者”“帶路人”,對企業科技創新、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科技創建等領域進行重點獎勵,以政策紅利激勵企業創新。近年來,共為化工企業兌現創新驅動獎勵資金371.9萬元,支持化工企業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制造業中長期貸款10.67億元。二是服務賦能提質效。持續推進“萬名干部聯萬企”“三送三解三優”行動,聚焦困擾化工企業的政策認定、企業創建、項目申報等共性問題,采用專題培訓、上門服務、幫代辦等手段,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培育服務。目前,我市指導福爾程環保科技公司成功申報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省級綠色工廠、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比德生化公司等6家企業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兩化融合貫標企業。三是平臺賦能激活力。推動5家企業與國內高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打造化工產業人才培訓基地,共培育省級科技創新“三尖”人才1人、市級高層次人才21人、科技創新人才團隊3個。鼓勵園區與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臺12家,7家企業進入湖南省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強基等重點項目庫,福爾程、國發精細攻克了單項產品冠軍、首批次等制造業領域“頭銜”。臨湘化工產業實現了華麗蝶變、浴火重生,打造了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優生態、更高質量的沿江綠色發展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