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農字〔2024〕5號A3類 同意公開
對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51號提案的
答 復
胡華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1.您建議“強化物質基礎,確保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堅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國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糧食安全是國家戰略。我們必須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為了貫徹落實這項政治任務、戰略任務:一是穩定糧食生產面積。2023年省下達我市糧食生產任務84.6萬畝,總產35.1萬噸,我市出臺了《關于做好2023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明確糧食生產黨政同責,糧食生產任務。為鼓勵糧食生產,我市出臺了《臨湘市2023年度糧食生產獎補實施方案》,整合農業資金4600萬元用于糧食生產,2024年整合9600萬元用于糧食生產。二是落實耕地保護。 2021年至今,全市累計投入資金 400萬元以上,開展拉網式、臺賬式排查清理,完成耕地拋荒治理7753畝,整改“非糧化”耕地611.4畝,其中:復耕種植水稻3779.77畝,其他旱糧作物4247.85畝,挖掘了糧食增長的潛能。三是提升種糧大戶積極性。每年對優秀種糧大戶實行獎勵,提高種糧積極性。2022年我市評選10名種糧大戶,每戶獎勵2萬元,并在三級干部會議進行表彰,推薦2名種糧大戶為省先進種糧大戶,每戶獎勵30萬元。2023年我市評選7名種糧大戶,每戶獎勵2萬元,并在三級干部會議進行表彰,推薦2名種糧戶為省先進種糧大戶,每戶獎勵20萬元。
2.您建議“推進技術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和糧食經營效率”。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一是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23年全市種糧大戶2899戶,土地流轉面積288311.06畝,比2022年增加55戶,土地流轉面積增加32724.96畝,達到321036.02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59.2%,今年計劃增加種糧大戶50戶以上。二是開辟糧食生產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糧食生產新動能新優勢。今年,投入275萬元,用于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推廣應用,主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等。三是打造出一批高素質的新型職業化農民“領頭雁”隊伍。大力發展面向農業生產經營的職業教育,發揮種糧大戶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2023年培訓“領頭雁”種糧大戶10人,組織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培訓750人次;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充分利用冬閑稻田,發展“稻油”“雙季稻+肥”等輪作,并鼓勵種糧大戶開展綠色、有機等認證。2023年實施“稻油”輪作2.51萬畝,“雙季稻+肥”輪作1.49萬畝,支持坦渡鎮李玉吾開展“稻油”輪作基地的有機認證。
3.您建議“落實機制保障,調動農戶生產積極性”。近幾年來,我局為穩定發展糧食安全生產,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有錢可賺,讓農業大鎮抓糧有積極性。一是強化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暢銷機制。在重金屬超標區域,大力推行中安2號、臻兩優8612等低鎘水稻品種,緩解農民“賣糧難,價格低”等問題,2023年推廣種植水稻低鎘品種0.5萬畝,2024年推廣種植水稻低鎘品種2萬畝;在農作物保障體系方面,將棉花、油菜、水稻等主要農產品納入農業保險范疇,減少自然災害損失,保障農民種植積極性;在糧食收儲方面,發展訂單收儲,今年,在稻谷目標價格補貼資金中,提取112萬元,用于補貼訂單收儲,其中早稻補貼19元/斤,中晚稻補貼12元/斤。二是健全農業大鎮利益補償機制。按照糧食生產面積、任務完成度,補償鄉鎮(街道)。2023年整合1000萬元,用于補償鄉鎮(街道)。
感謝您對臨湘市糧食生產的關心和支持。
2024年8月7日
承辦負責人:李偉
承辦人及聯系電話:馮正銳 13789031120
報:市人民政府建議提案辦公室
抄送:市政協提案委
臨湘市農業農村局辦公室 2024年8月7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