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政字〔2022〕2號B類 同意公開
對岳陽市政協九屆一次會議第057號提案的
答 復
鄧冬華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深度挖掘臨湘市壁山紅色旅游和野櫻嶺生態旅游資源的建議》收悉,F答復如下:
一、詹橋鎮壁山文化旅游資源情況
2017年,我市在編制《臨湘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和《壁山村旅游扶貧產業發展規劃》時,對詹橋鎮壁山文化旅游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和現場勘查,詹橋鎮壁山村確有一定的紅色旅游、生態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資源。
紅色旅游資源方面:1953年9月詹橋鎮壁山村納入全省第一批革命根據地老區,2021年壁山革命烈士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革命遺址9處,分別是:革命烈士紀念館、革命烈士墓、紅軍醫院、兵工廠、被服廠、湘北工作委員會壁山區蘇維埃政府等舊址和維崗亭、桃花坪、雞籠山等與敵作戰舊址。
生態旅游資源方面:該區域有十萬余畝的野櫻花,山間有溪流和瀑布,大樹古樹隨處可見,這里生長著1300多種藥材,曾是李時珍的采藥地(《本草綱目》有記載)。
文化旅游資源方面:詹橋鎮壁山村位于龍窖山的背面,沿途一帶是瑤族先民的祖居地。2019年通過考古調查,壁山村紅葉組、唐沖組、鐘家組及余灣村長浩村發現大片堆石遺跡,共發現老屋坪7個、堆石墓12座、石磡83條、石屋居址2處、古石橋2座。堆石遺跡已納入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龍窖山堆石墓群范圍,一并進行保護與利用。
二、詹橋鎮壁山文化旅游開發情況
2021年,我市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拉開。通過文化旅游+扶貧+鄉村振興的模式,整合各有關職能部門資源,做到三個優先:
一是優先完成詹橋鎮壁山村鄉村產業發展詳細規劃。2015年編制《臨湘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7年編制《臨湘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時提出了壁山的發展思路,還編制了《壁山村旅游扶貧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將詹橋鎮長浩村、壁山村、余灣村納入我市鄉村旅游發展重點單位。2021年臨湘蘇維埃革命舊址紅色旅游景區項目納入臨湘文化旅游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項目庫,該舊址還列入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二是優先大力開發壁山村野櫻嶺旅游資源。2016年,我市組織實施開發野櫻嶺項目,完成了部分通景道路拓寬、硬化及旅游廁所建設。2017、2018連續兩年舉辦了野櫻花攝影大賽,野櫻嶺萬畝野櫻花被定為旅游衛視“攝影基地”和中國攝影家網的“攝影創作基地”。
三是優先完善壁山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投資約1297萬元,完成了壁山墻繪3985平方米、景區道路硬化1500米、建設生態停車場2000平方米;2019年,我市在杭瑞高速、京港澳高速和S301公路邊,設置了多塊通往壁山村的旅游交通標識牌;龍窖山經壁山到大云山的旅游公路已納入“十四五”規劃建設;2020年,詹橋鎮環庫公路納入省交通運輸廳道路數據庫,2021年又將詹橋鎮長浩村、壁山村、余灣村鄉村公路拓寬計劃申報至省交通運輸廳。2022年,野櫻嶺6.1公里旅游公路已列入十四五旅游公路計劃庫,我市交通部門現正與村組溝通,即將啟動該項目建設。目前,三界村大桂線合并村連通路項目(臨湘段)正在實施。
三、詹橋鎮壁山旅游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資源多而不精。壁山的旅游資源較豐富,但是多而不精。紅色資源點線不集中、生態資源不突出,均達不到高品質旅游資源等級。從現有資源來分析,缺乏市場競爭力,較適宜發展鄉村旅游。
2.發展模式落后。新時代的旅游發展是多元化的,但不少村民甚至干部的思維還局限在旅游經濟就是“停車吃飯賣門票”時代,沒有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懂得“旅游+”的真正含義。思想還停留在等靠要階段,沒有利用當地資源做好結合文章。
3.地理位置較偏。壁山村位于幕阜山山脈龍窖山的南麓,山脈連綿、溝壑縱橫,地處大山深處,遠離城區,僅一條進入景區的鄉村公路,且彎多路窄,交通十分不便,大大降低了游客前來游玩的積極性。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1.積極與上級交通部門對接,申報旅游公路、通景公路、資源產業路項目。
2.積極與上級發改、鄉村振興、農業、林業、文旅部門對接,爭取更多項目資金。
3.主動出擊拓寬發展視野,走出去學習先進典型的發展模式,請專家能人給村民講振興鄉村利好政策,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組建村民合作社和招商引資的方式,鼓勵農民首先發展規模、特色農業產業發家致富,再做旅游融合文章發展鄉村旅游經濟。
4.繼續做好當地文旅資源調查工作、皮影戲傳承保護工作、堆石墓群保護工作。
5.組織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把壁山村、水泉村、余灣村、沙團村的中藥材基地發展成為“農業+旅游”鄉村旅游新亮點。
感謝您對臨湘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臨湘市人民政府
2022年5月28日
承辦負責人:陳礦雄
承辦人及聯系電話:王奇 1517301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