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政字〔2024〕6號 A2類 同意公開
對岳陽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第123號提案的
答 復
劉革新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快臨湘市浮標產業發展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做強產品,打造龍頭提升產業價值鏈
我市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培育釣具(浮標)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通過市財政安排科技創新獎補資金,引導企業結合市場需求,研發全自動打磨機、自動智能化生產子線雙鉤、3D打印等新技術10多項;通過向高品質智能轉型升級,打造智能浮標、碳素釣箱等產品4000多種。深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臨湘職業中專開設釣具(浮標)生產、垂釣賽事服務專業課程,為企業輸送人才1500多人。支持企業與中南大學、湖南理工學院等院校在產品研發和人才培養等領域深化合作,培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40多名,合作開發專利和新產品100多個,為臨湘釣具(浮標)產業生態注入人才動能和創新活力。
二、關于著力補鏈,強基固本完善產業生態圈
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參加天津碧海釣具展,開展以展招商,圍繞浮標企業上下游精準招商,其中金銳釣具子線雙鉤項目成功簽下訂單3000萬元,新引進1家釣竿、2家線組、2家包裝企業入駐園區。引進投資10億元的吉成戶外休閑產業城,集采集銷、設計研發、創新孵化、金融支持、外貿出口等產業服務平臺,助力釣具企業降本增效、創新發展,著力打造研發、生產、倉儲、電商、物流一體化的專業園區,實現產業集中布局、企業集群發展。
三、關于突出集群,以大帶小“抱團”發展
按照“拉伸產業鏈條,融合產業發展”的思路,搭建產業發展平臺,發揮龍頭帶動效應,引導“規模企業入園、家庭作坊進鎮”。一是對園區閑置廠房和退出企業進行全面清理,讓更多的企業入園進鎮,壯大企業規模,形成集群效應;二是引導生產集中,建立統一生產加工車間,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發展專業集中生產,由小而全向大而專轉化,以提升品質標準,擴大生產規模;三是引導工藝集約,引導強弱抱團,共贏發展,實行“小企靠大企,大手牽小手”,讓傳統家庭作坊做產品前端,以園區龍頭企業做產品終端,形成產能和品牌效應。
四、關于延伸產業,“浮標+”產業聯動發展
以“臨湘浮標”為引爆點,對接浮標產業鏈條,由浮標一品向一、二、三產業延伸,實行產業、產城、產文、產游融合發展。一是“浮標+文旅休閑”。奏響浮標文化旋律,挖掘臨湘千年浮標地域文化,傳唱漁獵文化和《三國》黃蓋水鄉故事,編演《臨湘浮標》專題片、歌伴舞《小浮標》和《中國浮標之鄉》畫冊,收集《臨湘浮標民間文學集成》等系列文化精品。舉辦中國臨湘浮標文化節、“6.18”天貓節和桃花島親子節,以節會友,以節招商,形成浮標文化特色,宣傳浮標特色產業,提升了臨湘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浮標+農業”。打造“漫步江湖,游釣臨湘”品牌,以釣促產、以賽興業、以會交友,推動產、釣、游融合。立足魚米之鄉資源,發揮垂釣中心優勢,推動建立垂釣基地,放寬禁釣水域,廣聚游釣人氣,引導市民和業界廣泛開展競技垂釣、休閑垂釣活動。三是“浮標+電商”。以浮標生產為龍頭,推行浮標生產+配套釣具+釣具電商模式,向釣具全產業發展延伸。發展釣桿、釣箱、釣臺、釣餌、釣線、釣飾、路亞仿真魚等釣具生產,開發智能浮標、夜光浮標、碳纖維浮標及路亞假餌、釣箱、釣臺、釣線等釣具產品;以加工制造為主導,發展釣具機械、模具、噴漆和浮標生產自動化、智能設備及原材料、包裝、裝備、環保設施加工業;以產業服務為配套,拉動原材料供應、電商平臺、研發檢測、教育培訓、游釣休閑、健身康養、賓館餐飲及快遞物流等服務發展。
感謝你們對釣具(浮標)產業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臨湘市人民政府
2024年8月24日
承辦負責人:羅 星
承辦人及聯系電話:李 浩 1520025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