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基礎設施新支撐
“十三五”期間,臨湘市要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開發機遇,集中人力物力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著力發展大交通、大水利、大能源、大信息,構建功能配套、互聯互通、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體系,助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一節 綜合交通體系
按照“對內通達、對外通暢”的要求,加速構建以骨架路網為支撐、以水運為基礎、以港站為節點的合理高效的水陸交通體系,提高交通運行效率,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1、鐵路
將城陵磯港進港鐵路延伸至臨湘港區,與京廣鐵路路口鋪站形成環形鐵路局域網,提升臨湘港區物流運送能力。
2、公路
全力推進長江經濟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投入市到鄉鎮公路的聯通線,改善部分民生產業通道,形成互聯互通、安全暢行的公路網線。
——干線公路。全力構建“六縱六橫”的干線公路骨架網絡,突出干線公路改造升級,建成“內通外暢”的交通格局。
對S211鴨欄至臨湘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一級公路;對城南土墩至桃林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二級公路;對S304長塘至白羊田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二級公路;對X016乘風至黃蓋湖公路進行改擴建,建成二級公路;對S213鐵山嘴至儒溪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一級公路;對S211、S208路口至新球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二級公路;對S208桃林至白羊田公路改造升級,建成二級公路;S208長安至忠防公路升級改造,建成二級公路;S對G107臨湘最蘭坡-巴咀坳進行改造升級,建成二級公路;對G353臨湘大界-城陵磯進行改造升級;按一級公路標準,新建臨港公路,實施G107東移工程。
——農村公路。加強被合并鄉鎮的通鄉、通村道路的提升改造。“十三五”期間,擬新建農村公路500公里,提質改造500公里,新建農村公路橋梁286座、完成農村公路安保1400公里。
3、水運
“十三五”是臨湘水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圍繞長江經濟帶開發,充分利用長江黃江水道資源優勢,依托濱江產業園區,重點進行長江的航道整治和3個綜合碼頭建設。
建好鴨欄碼頭二期工程,新建2個3000號噸級直立式泊位。建好燈塔碼頭,總規劃為3000噸級、2個泊位,年吞吐量約200萬噸。建好黃蓋碼頭,總規劃5000-10000噸級、10個泊位,年吞吐量約3000萬噸,港區總規劃面積200公頃。
4、站場
優化站場布局,全力建成市客運中心站、市城市客貨中心停車場,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加大鄉鎮客運站和農村招呼站的建設,讓百姓出行方便。建好鴨欄碼頭物流園和黃蓋碼頭物流園。
第二節 水利設施建設
“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強化水源地保護與水污染治理;大力實施鄉村集中供水安全飲水工程;實施病險水庫整治、長江流域河道治理工程;完成防洪工程建設,進一步提升城鎮防洪避災能力。
1、防汛抗旱工程
加快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建設,完善排水體系。新建雨水管道、渠道162km及配套設施。
對市域內38.5公里長江河道淤積泥沙進行清理疏浚;對長江沿岸進行風光帶建設,包括路面硬化,路面照明,封洲造林,草皮護坡、植樹、綠化建設。
對坦渡河、源潭河、板橋河河、忠防河等4條主要河流流經城區、鄉鎮和災害頻發段進行分段綜合治理,突出河道疏浚、護坡護岸、堤防加固、穿堤建筑物改建,治理總長約286公里。
對長安河下游段18公里的河道進行改造整治,新增排澇泵站,加強排澇設施、河道疏浚、護坡護岸建設,實施大堤加固、綠化、亮化、硬化工程,建設沿河風光帶10.5公里。
2、民生水利工程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重點解決集鎮和城區一體化供水工程建設。整合資金,加大投入,新建移動式水源設備***套、管道**公里,新建人飲備用水源工程***處,力爭解決***萬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對龍源水庫、團灣水庫、忠防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加強庫區護坡、溢洪道及大壩監測設施建設。實施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177座水庫除險加固任務。
3、水資源保護利用
加強對源潭河、游港河、坦渡河水質保護;對源潭河上游污染較重要的河段在洪水期、枯水期進行水質監測,做好排水、排污口的監督檢查。對作為飲用水的3座中型水庫、7座小(I)型水庫、7座小(Ⅱ)型水庫加強水質保護,對庫區內的工礦企業、養殖企業進行搬遷,對庫容內水土流失嚴重區域實施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對庫區人口密集區,興建污水排放管網。
第三節 能源供應保障
“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加快城鄉電網改造步伐,大力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加快城市管網建設和城市強弱電明線入地,積極構建大能源格局,為臨湘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行之有效的電力保障。
1、電力電網
——主網項目。重點推進110KV忠防變新建工程,35KV定湖變、漁潭變、黃蓋湖變擴建工程,35KV聶市變、江南變新建工程等主網項目建設。
——配網項目。重點加強對10KV線路改造和村網完善,城區重要10KV線路實現手拉手互聯供電。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面實現城鄉同網同價。
2、清潔能源
加快開發清潔綠色能源,突出水能和風能開發,抓好農村沼氣池建設,推廣利用生物質能和太陽能。
——水電。對龍源、團灣等農村微水電增效擴容改造,加快設備的更新升級,擴大裝機容量。
——風能。在建好窯坡山風電場的基礎上,加大對荊竹山、白石園、藥姑山、鴻鶴嶺、大云山等風電場建設。到“十三五”末,風能開發利用的總裝機容量達300臺,發電總量600MW。
——沼氣。新建大型沼氣工程15處、中型沼氣工程100處,規劃建設2500戶農村戶用沼氣,完善25個鄉村可再生能源服務網點建設,整村聯片推進農村清潔能源示范工程建設。到“十三五”末,力爭全市農村戶用沼氣使用率達95%以上、沼渣沼液綜合利用率達100%。
——生物質能。在路南山區營造高產木質能源林5萬畝,改造提質1萬畝;在路北湖區建設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基地,通過對農作物秸稈進行氣化、固化等提高其資源化、能源化利用水平。
——太陽能。大力推廣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路燈,重點放在農村。新安裝10萬平方米,20000臺,使農村使用率達到60%以上;在新農村和美麗鄉村示范建設中將推廣太陽能路燈35000盞。建好20座太陽能充電站,重點建好桃礦尾礦庫20MW分布式光伏地面電站項目。
第四節 通信網絡工程
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突出抓好信用體系、安全認證、標準體系、在線支付和現代物流等電子商務支撐體系建設。加快 “無線城市”建設,鼓勵和促進信息消費。大力實施寬帶網進村入戶工程,提高寬帶網農村覆蓋率,消除自然村、交通沿線和景區通信盲區。強化網上政務服務,辦好政府公眾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