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財政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規劃
2020年財政工作總結暨2021年工作規劃
市財政局
(2020年12月)
一、工作開展情況
1、財政收入穩中有增。今年來,受疫情及減稅降費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市財政收入增速較往年相比有所放緩。通過財稅部門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突出征管重點,加大欠稅清繳力度,充分利用好財稅綜合信息平臺涉稅預警信息挖掘收入,預計我市全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3840萬元,增加5857萬元,同比增長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104905萬元,增加4035萬元,增長4%;非稅收入完成18935萬元,增加1861萬元,增長10.9%。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70935萬元,增加7057萬元,增長11%。非稅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為15%,占地方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26.7%,收入質量始終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2、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全市的支出結構在持續優化,扎實做好了“六穩”工作和落實“六保”任務。“三保”支出保障有力,全年完成“三保”支出180381萬元,其中:保工資85404萬元,保運轉6201萬元,保基本民生88776萬元。我市2020年“三保”支出整體支出和各項明細項目支出實際預算安排大于中央標準,不存在保障缺口。教育、社會保障及就業支出、衛生健康等重點支出保持較好,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率達到75%。同時,市政府辦公室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財政支出管理的通知》,確保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和落實“六保”任務。
3、爭取和整合資金效果顯著。一是積極爭取轉移支付。當前,省財政廳下達縣市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基本上按因素法進行測算,其中人口系數是一項重要因素指標,由于我市人口規模在岳陽六縣市中最小,在事權相同的情況下,我市上級轉移支付資金明顯低于其他縣市。今年通過向省財政廳多次銜接,書面匯報我市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特殊情況,爭取到了省財政廳的大力支持。財政部門全年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00838萬元,其中財力性轉移支付81611萬元。另外,我市爭取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資金54100萬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12600萬元,新增專項債券41500萬元。二是多渠道整合上級資金。截至目前,財政想盡千方百計通過多渠道已整合上級相關資金62127萬元。
4、多渠道化解債務風險。2020年,我們堅決落實中央打好“三大攻堅戰”的工作要求,堅決控制不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嚴禁違規舉債和使用債券資金,嚴禁向平臺公司出借和墊付財政資金,嚴格按照市政府隱性債務償債方案(2018-2028年)化解債務,確保平臺公司按期還本付息,沒有出現一筆逾期債務。
5、治稅平臺效果顯現。先后完成了財稅綜合信息平臺的整體建設和上線運行,建立了大數據經濟分析中心和多維立體式的預警模型,形成了預警的長效運用機制。目前,稅務部門通過風險應對,共計征繳入庫1438萬元,其中疑似漏征581萬元,納入欠稅管理857萬元。
6、穩步推進借出款清收。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工作部署,進一步化解財政資金風險,保障國有資金安全,維護和完善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根據臨湘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巡察建議函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指示,經市人民政府同意,從2020年4月1日起,由市財政局牽頭,聯合市審計局和市紀監委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借出款清理、收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0個單位完成了借出款清零。
二、存在的困難及2021年工作措施
今年來,盡管財政各項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特別是今年受疫情、減稅降費、經濟下行、防汛救災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市財政組織收入較為艱難,而剛性支出又在不斷增加,財政工作仍然面臨很大的困難和壓力。2021年,我們將通過采取以下措施,確保財政收入全面增收,實現全年財政收支平衡。
1、以促進增長為中心,堅定不移抓收入入庫。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突出征管重點,加大欠稅清繳力度,充分利用好財稅綜合信息平臺涉稅預警信息,挖潛堵漏,通過涉稅信息部門聯動,鄉鎮協控聯管,進一步防范跑冒滴漏,做到應收盡收。定期召開財稅收入調度會,完善征管激勵機制,調動征管部門的積極性,及時解決組織收入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全年財政收入目標任務完成,在地方公共財政收入中不形成財力缺口。
2、以保障民生為重點,堅定不移抓支出優化。加強對支出政策的評估,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確保工資、運轉、基本民生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嚴格落實全年一般性支出壓減10%以上要求,在年度執行中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確保當年一般性支出決算數比上年決算數壓減10%以上,實行一般性支出預算和決算“雙控”。
3、以強化管理為動力,堅定不移抓監管到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健全預算安排與績效目標、資金使用效果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積極開展地方財政運行綜合績效評價和部門整體績效評價,開展支出預算事前績效評估,繼續推進重點項目績效目標跟蹤監控和事后評價。建立和完善預警高效、糾偏及時、控制有力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充分發揮“互聯網+監督”的作用,進一步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督體系,最大程度發揮財政性資金使用效益。
4、以化解債務為目標,堅定不移抓風險防范。堅決控制不新增地方隱性債務,嚴禁向平臺公司出借和墊付財政資金,確保我市平臺公司融資健康有序推進。嚴格按照化債計劃,按期還本付息,降低財政運行風險,確保不將平臺公司償債壓力轉嫁到財政部門,形成新的財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