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總結及2023年工作計劃
一年來,文旅廣電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重視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建工作為統領,緊緊圍繞“三區四市五個新格局”發展戰略,以完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和實施全域旅游戰略為目標,充分發掘全市文旅資源,創新實干,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穩步發展。
一、黨建工作全面加強
1、黨建工作扎實開展。嚴格落實“第一責任人”要求,始終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實。嚴格落實《黨組“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和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黨組會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建立班子成員黨建聯系點,帶頭參加支部組織生活、講黨課,與班子成員、中層骨干談心談話,形成了黨組統一領導、黨員全員參與的工作格局。
2、意識形態走深走實。認真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以十九屆六中全會、二十大報告精神和新思想為主題,組織干部職工開展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到荊竹山村、A級旅游景區開展二十大精神“微宣講”。重點監管公共文化場館、景區景點、娛樂場所意識形態,扎實推進“掃黃打非”,主流意識形態建設成效明顯。
3、清廉文旅常抓不懈。局黨組會議,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加強學習教育,常打思想“免疫針”,引導黨員干部系好“廉政扣”。構筑制度“防火墻”,完善財務、公務接待、公務用車、政府采購等一系列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開展“清廉家庭”創建活動,推薦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參與“清廉湖南宣傳陣地”評選;傳統文化與廉政文化“聯姻”,編排廉政戲劇《半塘蓮》,利用送戲下鄉進行“廉政文化”宣傳,舉辦了“清廉臨湘”一筆墨揚清風主題書畫展。
二、各級榮譽碩果累累
2022年文旅工作成效顯著,共獲得國家、省、市級榮譽19個,其中國家級榮譽1個(永巨茶業成為迪拜世博會官方指定青磚黑茶)、省級榮譽15個(羊樓司鎮被評定為湖南省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鎮,航天航空國防園被確定為湖南省研學旅游基地,十三村食品教育基地、航天航空國防園被認定為“2022-2027年度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6501景區通過了湖南省4A作為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羊樓司鎮綜合文化站、桃林鎮中畈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分別被命名為湖南省最美瀟湘文化陣地,臨湘浮標制作技藝和臨湘青磚茶制作技藝列入省級非遺名錄,十三村醬菜制作工坊成功申報為省級非遺工坊示范點,現代小戲《拜妻學藝》和大型花鼓戲《十三坊》在湖南省戲劇、廣播劇劇本評選中分別榮獲“優秀劇本獎”和“劇本獎”,臨湘市選送京劇《沙家浜》在第十六屆“和平杯”京劇票友邀請賽決賽中獲集體金獎(湖南省唯一獲獎作品);“天車嶺”牌茶葉榮獲湖南省文化旅游商品大賽金獎,白石茶園榮獲2022湖南茶葉鄉村振興“十佳茶旅融合特色景區”)、岳陽市級榮譽3個(《詹橋綠豆粉皮制作技藝》獲批岳陽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臨湘浮標制作工坊成功申報為岳陽市級非遺工坊示范點,臨湘市聶市鎮獲批岳陽市非遺示范村鎮)。
三、重點工作穩步推進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自強
1、文化藝術創作精品豐富。我市各界文藝骨干凝心匯智,共創作各類文藝作品60余件。新創臨湘文旅宣傳歌曲《一起愛上新臨湘》登上學習強國平臺;新創表演唱節目《央視名嘴唱臨湘》、音樂快板《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編排廉政戲劇《半塘蓮》、《將相和》;復排《啞女告狀》等傳統臨湘花鼓戲,獲得湖南省文化綜合發展專項資金獎勵。
2、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設施網格化。14個鎮全部建有綜合文化站,161個村(社區)全部按照“七個一”的標準建成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市、鎮、村、屋場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漸具規模,我市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到192萬平方米,人均約4.5平方米。公共服務信息化。我市設立文化館分館17個、圖書館分館20個,并依托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逐步建立起涵蓋現代信息技術的公共文旅云數字服務平臺,實現了網站、微信、一體機同步信息展示,文化資源共享,圖書通借通還。我市公共文旅云數字平臺成功對接國家、省級公共文旅云數字平臺。
3、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民生實事。全市“四館一站一中心一書屋”全部免費開放,完成“公共文化進村入戶·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活動累計120場,一元劇場10場,送書下鄉3000冊,惠及群眾10萬余人次;開展“傳承傳統文化、培育校園新人”傳統文化進校園培訓活動;組織各類業務培訓活動12期,培訓鎮(街道)、村(社區)文藝骨干800人次。群文活動。組織開展了“我們的中國夢——湖湘文化進萬家——百團千隊萬藝人文化大走親”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四季同行•雷鋒家鄉學雷鋒•情暖潤童心”、“情系農民工·春風送溫暖”、“守護好一江碧水·長江文化旅游”等文旅志愿服務活動和“文藝賦能鄉村振興”、“第九屆草根文化旅游藝術節”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
4、文物保護有序開展。每月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文物安全巡查,在全市各鄉鎮開展了《文物法》宣傳周活動,2022年沒有發生一起文物安全問題事故。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搭建了“萬里茶道”宣傳交流平臺,進入“萬里茶道”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官方網站。聶市古街保護工作:啟動了聶市古建筑群4棟古建筑修繕工程,目前有2棟修繕接近尾聲。龍窖山堆石墓群保護工作:完成了石窩山周邊環境整治工作和游步道、標識牌建設。另外,完成了羊樓司、坦渡、黃蓋湖3個鄉鎮22處縣級文保單位文物保護標識栽豎工作。
5、非遺傳承保護有力。舉辦了2022年臨湘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培訓班及地域文化研究座談會;組織花鼓戲、十三村、浮標、青磚茶等項目參加了岳陽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活動。開展了臨湘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傳承人調研和評定。參加為期三個月岳陽市首屆洞庭漁火季非遺產品展示和臨湘花鼓戲展演。
(二)推進文旅產業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發展
1、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文化創意園項目工程完工,12月初完成城區公共文化場館整體進駐,提升了我市公共文化設施水平,滿足臨湘市民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站式需求,“兩會”在文化藝術中心劇場圓滿召開。6501二期工程投資2.5億元,已于2022年9月17日竣工,為景區擴展了研學旅游內容與范圍,景區承載力與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2、實施產業融合發展。結合岳陽市“三下鄉”活動,在詹橋鎮壁山村開展了“文旅進萬家”鄉村旅游推廣活動;岳陽市第三屆黃茶制茶師大賽在我市白石茶園開幕;與交通局聯合向省交通廳申報鄉村旅游發展重點村旅游公路建設項目。
3、創新文旅市場營銷。紙媒宣傳。印制了臨湘文旅招商手冊、全域旅游推介地圖和旅游線路圖,開展進景區進酒店進文旅企業全方位紙媒宣傳。形象宣傳。以“旅游眾籌”新模式,確定臨湘文旅宣傳口號“臨山秀水、湘約天下”和卡通形象吉祥物“臨臨”“湘湘”;臨湘文旅原創歌曲《一起愛上新臨湘》在央視頻上架后點擊量達200萬次左右。節會宣傳。舉辦了“快樂山水•花開臨湘”第四屆江南油菜花節和岳陽·臨湘龍窖山首屆瑤文化之旅活動,聘請了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祖菊紅、王欣等8名臨湘文旅推薦官為臨湘文旅作宣傳推廣;積極組織文旅企業參加湖南省旅博會、湖南省紅色旅游博覽會、岳陽市文創旅游商品大賽和岳陽市旅發大會。網媒宣傳。開通了臨湘文旅公眾號,制作完成6集文旅小視頻,在抖音、視頻號、快手、小紅書等7個平臺播放,累計網絡播放量超過300萬;積極參與湘鄂贛文旅宣傳聯盟,在岳陽公共頻道、九江電視臺、荊州電視臺多家湘鄂贛地區電視臺播放臨湘文旅宣傳視頻。
(三)加強日常行業監管,文旅市場平穩有序
加強部門聯動,在節假日、省運會及兩會期間開展文旅市場綜合執法,堅決維護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強化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監管工作。防疫工作、安全生產大檢查、百日攻堅行動、非法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專項整治、“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和“掃黃打非”專項檢查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井然有序開展,確保了文旅市場規范有序。
四、文旅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部門合力不夠,缺乏前瞻性,難以快步走。一些干部群眾對文化旅游產業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文旅部門應做“旅游+”文章的淺層理解上,跨部門合作上,認識沒有達到高度統一,部門合力不大,發展氛圍不濃,沒有與潮流與時代接軌,缺乏用創新的思路和創意的理念挖掘、整合和激活全市的各產業資源,沒有做好“+旅游”的文章,很難起到旅游經濟帶動三產經濟快步走。
(二)景區品質不高,缺乏帶動性,難以吸引人。臨湘缺乏拳頭旅游產品,還沒有4A級以上高品質景區,沒有具備較大影響的旅游骨干企業,文旅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歷史文化內涵沒有充分利用等原因,許多文化元素沒有變成旅游產品,旅游產品文化創意明顯不足,沒有形成知名品牌,造成“不成線、難吸引人”的不利局面。
(三)產品配套不優,缺乏聯動性,難以留住人。近年來,我市旅游產品建設雖然有較大的改觀,基本的旅游六要素齊全,但從發展的需要來看仍有很大差距。嚴格地說,僅有的4 個3A級景區存在點少量小、產品單一、自然景觀大同小異,還沒有一個完全成熟、規范的景區,現有的景區間沒有交通聯通,沒有拿得出手的民宿產品,游客接待能力嚴重不足,無法形成“點狀輻射、帶狀串聯、網狀協同”的旅游空間新格局和“點-帶-網”空間結構,難以留住人。
(四)營銷模式不新,缺乏創造性,難以打動人。我市文旅知名度不高,輻射面狹窄,缺乏以文化創意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專業策劃管理人才、文化人才、創意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奇缺,文旅營銷宣傳模式受多方約束,沒有跟上新時代媒體發展步伐,難以打動人。
五、2023年工作計劃及措施
一是成立“一套領導班子”。主動向市委市政府匯報,積極爭取成立以書記、市長任顧問,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宣傳部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鎮街一把手任成員的臨湘市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
二是出臺“兩個政策文件”!蛾P于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于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獎勵實施辦法》。
三是提質“三個旅游景區”。2023年我們要一鼓作氣,攻堅克難,實現專人專班,靶向施策,高效運轉,有序推進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6501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龍窖山風景區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工作順利完成。
四是打造“四條精品線路”。設計推廣“浮標小鎮--桃礦鐵路--6501景區”工業、國防游,“壁山老區--大云山--中共小源支部--五尖山烈士陵園”紅色游,“聶市--坦渡--江南--黃蓋湖”鄉村文化游,“龍窖山”民俗文化游。
五是舉辦“五大節會活動”。在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信心和決心下,以節促旅、以節興游,充分釋放文旅消費潛力,辦好“臨湘春晚、江南油菜花節、龍窖山瑤文化節、草根文化節、萬里茶道(臨湘段)文化節”,以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賦能,助推鄉村振興。